从一个病例看睾丸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作者及单位/岳林先(医院);唐艳琼(医院)

前言

睾丸淋巴瘤很少见,病程缓慢,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临床极易误诊为一般慢性炎性病变。睾丸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超声诊断很难,但只要仔细甄别,仍然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化疗可以治愈,避免手术切除。本文报告一例超声做出了睾丸淋巴瘤的准确诊断,经穿刺病理证实,该患者避免了手术切除。

病例报告

首次就诊

患者男,63岁,因「左侧阴囊肿大不适2+月」就诊。无明显既往史。

体格检查:阴囊左侧轻度肿大、发红,无明显压痛,皮温正常;左侧睾丸、附睾轻度肿大,两者分界不清;左侧腹股沟区未扪及包块。

实验室检查:WBC11.5×/L,中性粒细胞78%,AFP及CEA正常,HCG1.2mIU/ml。

超声检查:左侧睾丸轻度肿大,约2/3呈不均匀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病灶内血流信号稍增多1~2级。

左侧附睾体尾部轻度增大,呈不均匀低回声,与睾丸病变分界不清,附睾头无明显异常。

左侧精索轻度肿大,血流信号丰富2级。右侧睾丸及附睾未见确切异常。

双侧睾丸鞘膜液性暗区深约5~7mm,左侧阴囊皮肤层厚约0.5cm,右侧阴囊皮肤层厚约0.2cm。

超声提示:左侧睾丸及附睾病变,考虑炎性,肿瘤性病变待排(图1)。

经拉氧头孢钠及地塞米松治疗5天后,患者自觉阴囊肿胀不适有所好转出院。

图1:A示正常右侧睾丸(RT);B示左侧睾丸;C示左侧睾丸血流信号;D示左侧睾丸(T)和附睾(EP);E和F示左侧精索(SC)增粗、充血

再次就诊

8个月后,患者因左侧阴囊较前增大再次就诊。

体格检查:左侧阴囊较右侧轻度红肿,睾丸附睾增大,附睾和精索区肿块,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检查:左侧睾丸附睾明显肿大,为不均匀低回声,无正常睾丸组织,附睾和精索区不规则低回声肿块,血流信号2级。左上腹膜后、左侧腹部和左髂窝低回声肿块与精索肿块相连,血流信号杂乱1级(图2~图5)。

超声提示:左侧睾丸、附睾及精索大范围实性病变,左侧腹膜后、左侧髂窝肿块,符合淋巴瘤。最终经针吸活检病理发现左侧睾丸、附睾均见弥漫分布的幼稚小细胞,考虑非霍奇金淋巴瘤。

图2示左侧睾丸(T)和附睾(EP)

图3示左侧精索(SC)

图4示左侧髂窝肿块

图5示左上腹部肿块;LK:左肾;M:肿块

第3次检查

经4个疗程化疗后,阴囊明显缩小,患者无明确不适。

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大部分恢复为正常睾丸组织,见小部分低回声病变;左侧腹膜后、左侧髂窝、左侧精索和附睾病变消失(图6)。

图6A示双侧睾丸;B示左侧睾丸病灶;C示附睾充血;D示左侧精索充血

讨论

睾丸淋巴瘤约占全部睾丸肿瘤的5%,可原发于睾丸,也可全身性淋巴瘤累及睾丸,成人病理类型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50岁以上约占80%。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阴囊肿大,少数可伴有轻微疼痛不适。多数双侧睾丸同时或相继出现,晚期随淋巴引流累及到睾丸以外组织,如附睾、精索或浸润血管,并发生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或血行扩散。

分型:睾丸淋巴瘤分为弥漫型及局限型两种,应该是该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弥漫型病变累及睾丸和附睾,局限型病变在睾丸内,尚未侵犯附睾及睾丸外组织。

超声表现:淋巴瘤的基本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团块状,血流信号丰富,具有肿瘤的一般特征。淋巴瘤病灶仅局限在睾丸内,超声难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鉴别,当累及睾丸外组织,如附睾和精索时应与炎症和结核鉴别。化脓性炎症和结核有坏死液化区,部分可浸润阴囊壁,形成脓肿和窦道。

鉴别诊断:(1)急性睾丸附睾炎:阴囊红肿疼痛较明显,睾丸附睾充血,化脓时有液性暗区;(2)睾丸附睾结核:病变一般较局限,睾丸结核具有特征性的小灶性(虫蚀样)改变,附睾干酪坏死区呈低回声无血流信号;(3)睾丸的生殖细胞肿瘤局限在睾丸内,白膜完整,精原细胞瘤呈均匀性低回声,混合性肿瘤可以有液性暗区和钙化。

睾丸淋巴瘤确诊需病理证实,但既往有很多是在切除睾丸后才做出淋巴瘤的诊断。本例病变累及左侧睾丸附睾和精索,并沿精索静脉累及髂窝和中上腹膜后。超声医师根据表现做出睾丸淋巴瘤的可能性诊断并经FNA穿刺病理证实,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并最终经化疗基本治愈。

推荐阅读:学以致用:睾丸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

⊙学术主编/刘德泉⊙责任编辑/高瑞秋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是多少
疗效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vmnc.com/wacs/72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