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红星,麦智鹏.前列腺癌局部治疗新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7(12)
前列腺癌局部治疗作为非根治性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通常被应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姑息性治疗,如放疗后复发性前列腺癌的挽救性治疗。随着PSA筛查的广泛应用和穿刺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低级别、局限性的前列腺癌被发现。避免过度治疗是目前关于此类前列腺癌在治疗上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由于模板定位下的经会阴穿刺和多参数MRI的发展,准确定位前列腺癌灶和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成为可能。另外,关于前列腺癌病理多灶性和主要肿瘤概念的提出,为前列腺特定癌灶的局部消除提供理论的可行性。对于部分早期前列腺癌,不少研究初步表明了局部治疗在疗效和并发症上都有满意的结果。因此,局部治疗在前列腺癌的治疗领域有了新的定位和应用。
一、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范围
前列腺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如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是前列腺癌标准的治疗方式。然而,这些治疗手段导致的并发症(如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和直肠瘘等)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对于选择主动监测的低危前列腺癌患者,有研究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因肿瘤的恶性程度被低估或肿瘤进展而最终选择根治性治疗方式。在这些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大体病理标本中,大部分都会发现有临床意义的肿瘤。主动监测仅适用于部分低危前列腺癌患者。虽然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目前处于研究阶段,但初步结果表明局部治疗既可兼顾控瘤效果又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局部治疗可应用于低、中危的前列腺癌患者。对于其治疗适应证,目前的专家共识是:预期寿命≥10年,PSA≤15ng/ml,临床T分期≤T2a,穿刺Gleason评分≤3+4分且穿刺或影像学检查无肿瘤包膜外或精囊腺侵犯。
传统的局部治疗按前列腺的解剖分区来进行,临床上一般包括次全、1/2或1/4前列腺的局部治疗。在病理上,前列腺癌是一种多病灶性肿瘤,平均每例前列腺癌患者会有2~4个前列腺癌病灶。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病灶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Liu等发现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多发的转移灶往往起源于单克隆肿瘤细胞。有研究把含有这些影响预后的肿瘤细胞的病灶称为主要肿瘤。针对主要肿瘤的靶向治疗成为近年来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新理念。这种治疗方式在理论上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控瘤效果,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损失前列腺周围结构(膀胱颈、神经血管束和尿道外括约肌等),从而减少严重并发症(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此外,也有研究认为局部治疗的范围应包括主要肿瘤在内的所有有临床意义的肿瘤。
对主要肿瘤的定义主要根据肿瘤的体积、Gleason评分以及临床分期,有研究以体积最大为第一标准,也有研究以Gleason评分最高为第一标准。对于穿刺有临床意义肿瘤的定义,则有Epstein标准(Gleason评分≥7分,阳性针数≥3针,任何一针肿瘤范围≥50%,PSA密度≥0.15或肿瘤有包膜外侵犯)、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