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疗法ldquo冬病夏治rd

冬/病/夏/治/

0

三伏贴

协调阴阳平衡

祛除体内宿疾

1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通过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易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对人体进行穴位贴敷疗法或灸法,来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既可防治冬季易发疾病,又能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总之,“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自然界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减轻和恢复。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我国中医外治疗法中的瑰宝,针对每人不同的体质和症状,三伏贴的选穴和药物也各不相同。

三伏贴组方经多年临床验证确有显著疗效,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理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运、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目的。本方法治疗时间性强、适应病症范围广、临床疗效显著,儿童、青壮年及老年人均可使用。

●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成人0.5—6小时,儿童0.5—2小时;

具体时间根据个人皮肤反应和耐受力,如果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可立即取下;

每伏任意一天均可贴敷,相隔10天贴敷一次;

2.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拭即可;

3.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治疗;

4.贴敷后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5.贴敷后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6.贴敷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7.贴敷期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大量出汗;

8.贴敷当天禁止游泳、淋雨、使用冷气,洗浴时,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

9.贴敷其他谨遵医嘱。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适用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肺间质疾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体虚易感冒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腰椎退行性病变。

心血管疾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支架术后、慢性心力衰竭等。

耳鼻咽喉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鼻炎、咽炎等。

妇科疾病: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痛经、宫寒不孕、产后调护、月经失调等妇科常见病。

小儿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鼻炎、咽炎以及食积、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

肾内疾病:慢性肾炎复发、前列腺肥大、反复泌尿系感染、肾虚腰痛等。

脑血管疾病:长期头晕、失眠、高血压等。

哪些人适合贴敷

1.贴敷对象为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2.儿科疾病:小儿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肺炎、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腹泻、腹痛、厌食、遗尿等。

也适用于怕冷、怕风、阳虚的孩子,身体偏瘦、体质较弱、希望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的孩子;

3.呼吸系统反复发作性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感冒等;

4.消化系统反复发作性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

5.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调理;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及抵抗力低下的人群。

哪些人不适合贴敷

1.2岁以下幼儿;

2.儿童长水痘、出疹子期间;

3.过敏体质、有接触性皮炎者;

4.阳热、阴虚、肝亢等热性病;

5.孕妇;

6.心脏病、肾病、肝脏疾病者;

7.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患者;

8.疤痕体质或穴位处有皮肤溃损者;

9.对皮肤暂时留下色素沉着、皮肤起泡很介意者。

三伏贴时间:

初伏:年07月16日-年07月25日

中伏:年07月26日-年08月04日

中伏:年08月05日-年08月14日

末伏:年08月15日-年08月24日

贴敷地点一:

地点:中学街院区(奎文区东关街道中学街社区卫生服务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pvmnc.com/wadwh/101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