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这么久了,居然从来好好写过一篇前列腺的文章或PPT。昨天找了一天资料,今天早上大清早起来码字,总算是弄了一篇,感觉写的还算接地气(实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你的分享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大家
先放一张模式图帮大家找找立体解剖感(左为前列腺立体断面模式图,其中红色为前纤维基质带)
前列腺应用解剖与组织学特征:
前列腺由外周带(后下部)、移行带(中央)、中央带(后上部)、前纤维基质带(前部)构成,各带的体积占比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概而论;正常/增生不明显的前列腺主要由外周带构成,体积占比约为70%~80%,然而,大约70%的肿瘤也发生在外周带,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权利越大责任也越大?
前列腺中央带与移行带大约是分不清楚的,即便是MR也一样,只能说年轻人主要由中央带构成,而老年人(增生)主要由移行带构成,中央带和移行带混在一块称为中央腺体。多说一句,关于中央腺体的命名其实各个放射科不统一,服从上级安排即可,有的单位把中央腺体直接简化为移行带,但你要知道这个“移行带”是包括了移行带和中央带的。
前列腺增生基本上都发生在移行带,放射科判断前列腺增生基本上以5cm×4cm×5cm(长×宽×高)来判断,测量方法见下图。
前列腺的多数炎症基本上都发生在外周带,而脓肿、肉芽肿、干酪坏死之类的中央腺体似乎更多见。
前列腺癌主要指的是前列腺腺癌,因为这玩意占比超过90%,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默认前列腺癌就是前列腺腺癌;其实前列腺癌也有很多品种,比如你在胃癌中经常听到的印戒细胞癌,但不搞这方面研究大约是不用搞这么清楚的。前列腺癌跟其他恶性肿瘤比有一些很特殊的地方,首先,早期前列腺癌是缺乏占位效应的,肿瘤细胞经常和正常的细胞混在一块,多少有点把主力部队分散到人民群众中的意思,这个时候常常时影像学没有任何异常,但临床穿刺却能发现癌细胞,很尴尬;其次,前列腺癌治疗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主动监测(AS,Activesurveillance),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有相当数量的前列腺癌患者终生不经任何治疗也可以正常生存,这其实就很恐怖了,试想一下,当你兴冲冲的发现了一个前列腺癌结节,报告给临床,临床嘎巴一刀给切了,然后患者因为术后并发症而艰难的存活了两年,挂了!你不感觉作为影像科大夫,有点不够尽责吗?事实上,关于AS,目前国际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还是有文献可供参考的(DOI:10.3969/j.issn.1009-8291.2016.01.020)。
由于篇幅原因,我就不再写Gleason分级和PI-RADsV2系统评分了,还有什么前列腺肉瘤、苗勒管囊肿、精囊腺疾病这些也都忽略了,写太多了怕大家看的想吐,因为已经写了差不多三千字了。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