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低导靶向经皮给药治疗型慢性前列腺炎

目的:观察超声低导经皮给药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CP/CPPS)的疗效。方法:CP/CPPS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低导经皮给药组(观察组)和传统的口服用药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相同的抗生素、扩血管药物和解痉镇痛药物,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疗效。结果: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治疗2个疗程超声低导经皮给药和口服用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46.5%,NIH—CPSI分别下降了

53.1和33.1,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口服给药相比,同类药物经超声低导经皮给药治疗CP/CPPS疗效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Ⅲ型慢性前列腺炎(CP/CPPS);超声电导经皮给药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根据病史、查体和前列腺液常规(EPS)或前列腺按摩后第1次排尿的最初5~1OmL(VB3)尿液检查结果,符合Ⅲ型慢性前列腺炎(CP/CPPS)诊断标准者纳入本观察研究。符合标准者的住院或门诊患者共例,年龄最大39岁,最小18岁,平均36岁,病史最长4年,最短4个月。发病原因不详。临床表现为长期排尿不适,反复骨盆、会阴部疼痛或不适。所有病例均排除泌尿系结核、间质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平均年龄(21.7岁/22.6岁)、平均患病时间(17.8个月/18.4个月)和NIHCPSI评分[(26.32±1.1)分/(25.78±1.3)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1.2方法

1.2.1分组及治疗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1例,采用超声低导仪及专用的超声低导贴片,进行靶向经皮给药,药品配方包括Ⅱ代头孢霉素、扩血管药物和解痉止痛类药物。先将贴片固定在治疗头凹槽内,将贴片放人贴片的金属碗中,每次将治疗药物混合液分别加入2个贴片上,再将贴片连同治疗头分别固定在患者的脐下2cm水平和会阴部,向骨盆方向透皮浸润30min。治疗结束后,贴片保留2~4h,维持自然渗透。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间歇3d开始下1个疗程。对照组86例,口服Ⅱ代头孢霉素、扩血管药物和解痉止痛类药物2周为1个疗程,间歇3d开始下1个疗程。所有患者开始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和3个月进行随访,根据临床症状和NIH—CPSI评估治疗效果。

1.2.2统计学方法结果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疗效标准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为治愈;自觉症状减轻为好转;二者合称为有效。自觉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2.2治疗效果两组均在治疗第1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结束时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治愈和好转比例有明显差别(表1),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表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NIH—CPSI评分下降53.1(12.34:26.32),对照组NIH—CPSI评分下降33.1(17.25:25,78),表明在应用药物基本相同时,超声低导经皮给药治疗CP/CPPS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口服用药。

3讨论

3.1CP/CPPS的发病原因及治疗基础CP/CPPS发病原因不详,一般认为和反复尿路感染、排尿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因素、氧化应激反应、盆腔相关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反应异常等因素有关。前列腺的病理改变则表现为无菌性炎性反应。CP/CPPS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排尿不适,可表现为尿频、尿急、排不净感;膀胱区及会阴部疼痛不适,尤其在排尿、性生活后表现明显;有些患者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性功能障碍,可表现为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或不射精;部分患者有焦虑、失眠、多梦等。这些临床表现和CP/CPPS的病理学改变联系不明确,治疗缺乏针对性。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cuA)、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和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的治疗指南均推荐治疗原则为适量给予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则包括应用a受体阻滞剂、M受体阻滞剂以改善排尿症状;抗炎镇痛类药物以抑制前列腺炎性反应而缓解症状;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以缓解精神压力;根据患者症状还可以应用中医中药以及改善性功能等方面的药物。依据这一原则,本研究在治疗上选用了Ⅱ代头孢霉素、扩血管药物和解痉止痛类药物,应用扩血管药物的目的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痉止痛类药物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减轻疼痛。3.2超声低导经皮给药的原理及优势经皮给药理论是2O世纪8O年代美国医学界提出的,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经皮给药包括自然渗透和强力渗透两大类,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药物贴片属于前者,强力渗透则是通过特定的物理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了皮肤和组织对药物的通透性,对药物分子或粒子施加动能,在物理能量的介导下,使其沿着一定的方向到达体内病变组织和器官,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局部浓集和浸润,并促使药物自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常用方法有超声介导、激光微孔、电致孔、离子导入、综合叠加协同技术等。其特点是药物直接进入深部组织和靶器官,避免了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破坏,不仅使药物高效集中于靶器官并促进药物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运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并且无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从而减少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前列腺由于其解剖特性,口服或静脉给药均难以到达,是限制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超声电导经皮给药则克服了传统用药方法难于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困境,为治疗CP/CPPS开辟了新的途径。

3.3临床疗效分析CP/CPPS是临床常见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因其发病率高、病情迁延、易于复发、治疗效果不佳等原因,成为临床上棘手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其就诊量大约占泌尿外科患者的1/4,耗费泌尿外科医师1/2的医疗资源。因此,探讨简便有效的治疗CP/CPPS的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研究表明,超声低导经皮给药治疗CP/CPPS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不仅见效快、疗效好,而且治疗效果维持持久,治疗1个疗程超声低导给药组有效率达59.2%,而口服给药组有效率仅为37.3%,治疗2个疗程时,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3%和54.7%,治疗后3个月随访有效率分别为88.9%和46.5%,分别下降了7.5%和8.2%,说明超声经皮低导给药可维持更久的治疗效果。

赛镝山东营运中心

加入我们让我们齐心协力

锐意进取不断攻克难关不断开疆拓土

期待各位与我们携手赛镝、共创辉煌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庨渶瑕佸闀挎椂闂?
鐨偆鐧界櫆椋庤兘娌荤殑濂藉悧



转载请注明:http://www.pvmnc.com/wahl/66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