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代中医人坚守是最长情的告白

为庆祝第二届中国医师节,弘扬“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精神风貌,近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隆重召开年第二届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会上授予了60名同志为“首届北京中医行业榜样人物”的称号,10名同志“优秀扎根基层高层次人才”称号。

追寻榜样的力量,本次评选出的“首届北京中医行业榜样人物”中,出生中医世家,返古开新的肝病专家王国玮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传承,创新,透过他的故事,可以看到一个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中医人的力量,他的经历与感悟,或可为行业带来一些启迪。

王国玮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人当有时代担当,如今的王国玮是中医肝病领域的知名专家,他自幼跟随父亲王鸿士(全国名老中医)学习优秀医术,更受门风之教化,不敢对上门患者有丝毫懈怠,30多年来,他把主要精力聚焦肝病临床研究与治疗,也成为了众多患者的希望。

“要说心里话,学医也是家族的使命,是寂寞的成长经历,而这种寂寞是漫长的,现在看来,走到真正的名老中医这一步,着实不易,但这个学习的过程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王国玮是家族中第九代中医人,师徒父子,走上从医之路,对于王国玮而言顺理成章,从懵懂学医到一代名家,悠悠岁月冷暖自知。现在,他不再仅仅是因为对家族的使命担当而前行,而是从心里对中医发展有了更多的切身责任,迄今为止,这位依然活跃在一线的中医人已经治疗超过30万余病例,坚守成为了最长情的告白。

济世传承,走老路,也要辟新径,从医超30年,王国玮勤于思考,悄然间成长为一代杏林高手,名声在外,求医者众,来找王国玮的患者或是饱受疾病之苦,或是危重濒于绝望,无论亲疏,他一视同仁,患者康复,对他,是最好的慰藉。

他强调全科医生的理念,认为中医人应该是个杂家,对患者负责任,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曾有一位75岁的患者,病情比较复杂,既有高血压、糖尿病,还有冠心病、前列腺疾病、肝病等问题,辗转多个科室,居然吃了28种中西药。王国玮见到他时马上调整用药方案。“病情到底该怎么治,一定要用这么多药吗?我看未必,最后留下5种,剔除23种,化繁为简,用药安全是诊疗患者的原则。”

全面考虑,辨证施治,中医更强调个性化用药。同一种疾病,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治疗方案往往不一样,“一人一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中医的优势,我们坚信八个字。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其实有很好疗效,多有用武之地,用好了,可起到精妙效果,只是不被很多人了解。”

他希望中医多出人才,不是一家独秀,而是百家争鸣,中医就像一个百花园,流派众多,但优秀的专业人才还是少。“培养机制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现在的培养模式可能偏于单一,基本还是属于院校教育,民间培养途径很少,应该多方位培养人才、发掘人才,让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下去,让更多后起之秀站起来。”

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中医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中医的发展,这位在行业走过30多年的中医人也有深刻的体会:中医是传统文化,但固守陈规不会有出路,要融合,还要创新。

中医的与时俱进,不是抛弃自我,而是扎根脚下,融合而行。首先是中西医融合,二者同为治病救人,各有优势,取长补短方能长久,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必将惠及大众;古今要融合,古代的宝贵经验和名方要流传下去,比如黄帝内经、伤寒论、千年古方等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很多名方距今将近多年,还能够沿用,而且效果非常好;中外要融合。医学发展决不能故步自封,国外的现代医学发展之路可以给中医人一起启迪,应该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取彼之长,国际上的一些优秀经验同样可以借鉴。“这就是未来医学,也是未来中医的涅槃之路,一定是需要这三个融合。”

忙是一个医生的常态,医院副院长,医院管理者和医生两种身份,王国玮平时的工作不可谓不多,但传播中医文化似乎进入了骨髓,他会利用业余时间讲课一千余场,笔耕不辍续写中医的文化之美、养生之道,基本没有周末,但身体状态一直很好,这位总是精神奕奕的专家看上去和实际年龄并不相符,患者说,王大夫总是给人亲切、舒服的感觉。

是的,他是一个平和的医生,这应该和中医专家的修养有关,被人问及有没有独特的养生秘诀,王国玮大多时候是笑谈回应:哪有什么秘诀,无非是注重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坚持锻炼、心态平和,没有什么窍门。”

“生病起于过用”——中医给了他更多生活的智慧,日子平淡而悠长,早睡早起的习惯维持了多年,平时,王国玮基本每天10点半左右睡觉,早上5点准时起床;他对饮食没有特别的要求,均衡摄入就好,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他爱走路,是一个喜欢散步的人,每天大约走1万步,可以放松心情,也容易坚持。

“但如果要我提醒大家一点,还是心态问题,心态平和自然少疾上身。”王国玮坦言,心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年轻人压力大,但也要提醒自己适当减压,努力过就不要后悔。“上班族哪一个没有压力?很多人的生活都是那么不容易,但有一个好心态,日子会好很多,对健康也大有裨益。”

他说,从医几十年,当下,是中医发展的最好阶段,这源于政策的支持和鼓励,给了中医人更多前进的信心。作为医者,治病救人是初衷,但作为一个中医人,不单单要掌握一门传统医学,还肩负着文化传播的责任,医学和文化传承都不该被辜负。“中医的璀璨之光一直都在,这永远是中医人的骄傲,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惠及更多患者,责任还在肩上,路,还很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pvmnc.com/wazlyy/155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