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白露养生做好这六件事,秋冬不生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白露时节,秋风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白露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

白露节气,起居养生

从气候来看,这个季节的早晚温差大,白天气温可能很高,炎热,晚上气温又变低,感觉凉爽。早上起来,地面草皮和植被上,可能会有露水的形成水遇热成气,遇冷凝结为露。因此,早晚温差大,地面结露是这个季节的特点。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凡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养生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早睡早起,秋冻适度

如今我们会发现,天亮的越来越迟,阳气逐渐收敛,而阴气开始盛行,因此您的起居也要顺应这种变化,尽量能够做到早睡早起,并且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活动,能够帮助肺气的宣发。还有就是,秋天的早上空气清新,早起有利于使肺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肺部活力。

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张开,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所以,坊间流传“春捂秋冻”之说,讲究“秋冻”。但是,健康人群可以这样,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但老弱者和身体虚寒的人群,起床后应适当添件薄衣,护好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睡觉盖好被子也很重要,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老慢支患者和关节病患者更莫盲目“秋冻”,以免旧病复发。

2调理饮食,减苦增辛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可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或用中药食疗,如西洋参,沙参,杏仁,川贝等。白露时胃肠气血未充,此时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心肝脾胃,也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3温水泡脚,补养肾气

白露开始之后,天气就逐渐的转凉了,而此时不少的人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或者是四肢发冷、乏力等等症状,这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因此,白露要注意补肾气。这时候晚上坚持泡脚,时间掌握在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之间,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

4动静结合,调养心神

白露之后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此时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

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

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等。

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另外,进入秋季容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常笑还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5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另外,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如果这时候贪食寒凉,更容易把脾胃的机能变得不正常,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6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温差较大,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正是说明这个道理。

白露节气,饮食养生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处暑还是很热,每天要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裸身体了,以免着凉。我们对您最重要的提醒莫过于——记得早晚加件衣。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这个“虚”包含脾虚、胃虚和气虚,所以我国一贯有“秋季进补”的习俗,但进补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

1初秋养脾,少吃“瓜”字辈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但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其实西瓜还有一个外号,叫“寒瓜”。

西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呼。西瓜本来性寒,若这“寒瓜”再在冰箱里一放,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吃上去很过瘾,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

其实不只是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所以过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2应对秋老虎,多吃“豆”字辈

不宜吃瓜类,但是夏末秋初暑气逼人该如何应对呢?

绿豆:其实,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湿邪,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绿豆汤了。那汁液碧绿的绿豆汤不仅可解暑热之毒,还可化湿,助你的脾胃解围。

红豆:中医认为其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由于红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经常服用还有减肥的功效。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若是担心因“贴秋膘”而致身材变形的话,可以配合着多喝些红豆汤,即有消暑化湿,还可以维持你的曼妙身材,何乐而不为!

3养脾润燥,多吃秋果

秋梨: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阴润肺、润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将梨隔水蒸过,煮汤或者做成粥来吃,这样也可以将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来更加安全。

大枣:大枣有“木本粮食”的称呼,因为古人认为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纲目》认为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对于“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坊间甚至流传有“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的俗言。用红枣加大米熬成粥,对保肝护肝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大枣不宜食用过多,“多食令人寒热,凡赢瘦者不可食”,每天吃枣不要超过50克为好。

4初秋进补,鸭肉最佳

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秋季还是应该吃些肉类补一补的。在肉类的选择上,以鸭肉为最好。因为秋天的鸭子是最肥嫩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医疗功效。秋天燥邪严重,吃些凉性的鸭肉,对于体内有热、爱上火的人而言,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饮食作为保健措施首先是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而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保健预防措施。

凡是因过敏引发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白露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露凝而白,木樨飘香,白露,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气。《诗经》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白露,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此时阳气渐降,阴气渐升,虽然白天尚热,但清晨和傍晚会感觉到丝丝凉意,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此时气温变化较大,加上秋燥愈盛,因此,需要注意养生。如何养?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1解秋乏

经过一个夏天的透支消耗,人就容易浑身乏力,总想睡觉,无精打采,出现一系列“秋乏”的不爽。

因此,在白露时节,不妨试试改变一下自己的作息习惯,少熬夜,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同时,需要养好气血,吃点红枣、枸杞、山药、阿胶等食物,有助于帮身体充电。

虽然秋高气爽能促进食欲,但是脾胃经过一个夏天的炎热+湿漉漉,刚进入恢复状态,所以不宜暴饮暴食、过食油腻。

2防秋燥

“燥”是秋天的主气,秋气收敛,其气清。天气干燥,失水滋润,自然呈现出一种肃杀的景象,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干燥”的情况:嘴巴干、鼻子干、皮肤干、咳咳咳、便便干等等。

因此,防秋燥,是秋天养生的主旋律。平时可以吃点滋润的食物,如玉竹、雪梨、银耳、莲藕、杏仁等等,有助于让肺宰相水润起来,赶跑燥邪。

3小心寒湿

白露气温渐渐降低,此时不能再露肚脐、露脚踝了。

因此,这时候,需要穿好袜子,注意防寒。清晨和傍晚要带上一件薄外套,护好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睡觉盖好被子也很重要。

白露时节,感冒、过敏性鼻炎、咽炎、秋季腹泻等等都容易找上门,因此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耐寒训练,比如慢跑。

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暖身养脾胃的食物,比如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红枣粥、猴头菇排骨汤等,同时,祛湿任务依然要继续完成,茯苓、芡实、白扁豆等食物依然要在餐桌上常备。

说起芡实,白露正是这位健脾补肾高手的丰收时节。人们采收时会乘坐小船或大木盆进入塘、池中,用镰刀割取成熟果实,或捞取已自行开裂浮在水面上的种子。

《本草求真》曾提到:“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

如果你的脾胃不够强大,亦或是容易秋乏、腹泻,不如来一碗芡实山药粥,有助于帮忙元气满满,增强脾胃的实力。

往期精彩回顾

小偏方很难找,总有你需要的

喝冷饮、早上洗澡、熬夜??名医眼中的作死指南

中医养生‖常见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知道你的身体缺啥不?看这张表就够了!快收藏~

老是腰酸背痛?每天做1次,让你骨骼好、精神好、身体棒!

记忆力越来越差吗?别着急,7个小妙招帮您忙,一学就会!

超强的视力恢复法!

提肛运动

女人提肛紧致、养颜;男人提肛补气、提阳

中医养生‖三七粉有"六不喝",我不信你没中招!(附最全三七粉用法)

红糖加一宝,专治小毛病!错过可就亏大了

男人应该知道的男科常识有哪些?

腰好的人命也硬!腰椎间盘突出的防治保健操教学图解!

科普:上厕所看手机,竟有可能导致这么多疾病!

手淫上瘾怎么办?5招教你戒除

射精快=早泄吗?性交多长时间才算正常?

6大宝典让阴茎增大增粗,阴茎短小的八个保健方法推荐

“毛都没长齐,就想啪啪啪?”男人多少岁开始性生活比较好?

什么是早泄?如何正确区分真假早泄?

性爱频率计算器:检验性生活是否健康

早泄、肾虚、前列腺炎之间有什么联系!

专家教你如何调理手淫带来的危害!

阳具变长靠谱吗?还不如来点确实对阴茎增长有帮助的方法呢!

妇科疾病地图!看你在哪里?

月经“鲜血”变“黑血”,是谁弄脏了你的大姨妈?

量大、提前、量少、推后,痛经?“月经不调”该怎么办!

大姨妈之前,胸部胀痛、水肿,究竟怎么回事?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肝郁”和“脾虚"(减肥法)

月经量少还推迟?姨妈血都去哪儿了?

女人有没有妇科病,看内裤就知道......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应从哪方面入手?

人体如果达到五级湿寒,命在旦夕!对照一下,你是第几级?

背后长了很多的“小米粒”,里面出来一个硬硬的,知道真相后惊呆了!

人体各部出汗表(夏天出汗的必备参考)

男性养生知识:男人如何预防肾亏?

中医养生‖脾虚是个啥?看嘴知脾虚

中医所说的“气”到底是什么呢?

中医养生‖一杯黄芪水,竟有12种好处

中医养生‖睡姿不对,迟早遭罪!哪种睡觉姿势最好?

入睡难、容易醒、失眠…看看这篇文章吧!今晚或许就能睡好了

中医养生‖你买的中药是真的吗?76种常见中药材、饮片造假手段全揭秘

中医养生‖泡脚的时候加点它,三天逼出体内湿气!

其实,熬夜也没什么“特别”的坏处,只是容易早死!

中医养生‖中医忌口大盘点,你知道多少?

如您对我们有任何意见或问题,都请您在本文底部“写留言”,我们将会根据您的提问做相关编辑和回答。

责任编辑/虫子

※掌柜献温馨◆健康进万家※

|老药铺|——传播中医养生知识,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您和您的家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生活!

老药铺中医养生堂自媒体

想收到更多的相关养生知识吗?请动下手指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pvmnc.com/wazz/106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