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液细胞形态学特征与临床意义(3)
作者:曹兴午袁长巍
6前列腺颗粒细胞(脂质巨噬细胞)新鲜特征
图14
图15
图14~15前列腺颗粒细胞(脂质巨噬细胞)活体镜检
标本来源:前列腺液
形态特征:脂质巨噬细胞为圆形,体积比较大,内含物均为细胞的残余体、淀粉颗粒,为细胞清除功能形态,可以吞噬巨大淀粉颗粒、细胞碎片和残余物,是典型的清道夫细胞。
临床意义:前列腺颗粒细胞(脂质巨噬细胞)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内,主要的炎性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脂质巨噬细胞),白细胞和富含脂质的巨噬细胞增多是诊断前列腺炎的最有力的依据。这些脂质巨噬细胞在正常年青人的前列腺液中很少看到,在老年人在经常可以看到。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可以升高8~10倍,在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则更加显著。说明含有脂质滴的巨噬细胞具有诊断前列腺炎的特异性。可吞噬细胞碎片、白细胞、细菌和淀粉颗粒。有学者报告20例正常人前列腺液中巨噬细胞计数为±25/μl,前列腺炎患者为±25/μl(高9倍)。
应用评估:前列腺液内出现脂质巨噬细胞可能为慢性前列腺炎,在青壮年具有临床意义;在老年人前列腺液中也可以检出,无临床意义。
7前列腺颗粒细胞(脂质巨噬细胞)染色特征
图16
图17
图18
图16~18前列腺颗粒细胞(脂质巨噬细胞)瑞-姬染色
标本来源:前列腺液
形态特征:前列腺颗粒细胞瑞-姬染色后,脂质巨噬细胞为核圆形,可见核分裂,核微体可见,核内有空泡;浆内有较多空泡较多和吞噬残余物(由于染色涂片经水洗,内含物脱落,显示大量空泡,实际空泡中新鲜时有内含物)。其形态与精液中吞噬细胞不同,可能来源不同,精液来自睾丸的间质组织;前列腺颗粒细胞来自前列腺组织。
临床意义:前列腺颗粒细胞(脂质巨噬细胞)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内常见细胞。在前列腺炎检出的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脂质巨噬细胞),白细胞和富含脂质的巨噬细胞增多是诊断前列腺炎的最有说服力的依据。这些脂质巨噬细胞在正常年青人的前列腺液中很少看到,在老年人在经常可以看到。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可以升高8~10倍,在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则更加显著。说明含有脂质滴的巨噬细胞具有诊断前列腺炎的特异性。可看到吞噬细胞碎片、白细胞、细菌和淀粉颗粒。有学者报告20例正常人前列腺液中巨噬细胞计数为±25/μl,前列腺炎患者为±25/μl。染色镜检可进一步观察到吞噬的内含物,籍以鉴别炎性程度。
应用评估:依据前列腺液中的颗粒细胞可以作为前列腺炎的诊断指标之一。
8前列腺结石(曾称淀粉样小体)特征与意义
图19
图20
图21
图19~21前列腺结石(曾称淀粉样小体)新鲜镜检
标本来源:前列腺液
形态特征:结石是由脂肪、核蛋白、晶体嘌呤、胆固醇等包绕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呈放射状结构的小体(陈旧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年轮结构,可能是与形成的时间长有关)。微黄、黄色、深黄色,大小不等,直径小的仅为1毫米,大的可达3-4毫米,约为WBC10倍;数量多少不等。有机物的核心经常可能是血块、细菌、坏死组织淀粉样体的物质。也有报道认为是磷酸钙沉淀与胆固醇结合形成前列腺结石。青壮年出现与前列腺炎有关;老年人射精过少,前列腺液结石出现无意义。
临床意义:在前列腺疾病的患者中,前列腺结石的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它常与慢性前列腺炎伴生,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一般认为前列腺结石的形成与尿液的返流,钙质、盐类、分泌物郁滞等有关。也有报告认为与支原体感染有关。前列腺结石可阻塞前列腺小管,使前列腺液分泌不畅,往往加重前列腺的症状。
应用评估:前列腺结石常常与慢性前列腺炎伴随而生,可以作为前列腺不良反应的一种表现,提供给临床。
待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