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一轮回,WHO前列腺肿瘤分型指南2

  目前广泛采用的WHO前列腺肿瘤分型是年版本。过去12年间,随着对前列腺肿瘤的病理和基因表型认识的进一步发展,一部新版本分型指南也将呼之欲出。

  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加拿大病理学会(USCAP)西雅图年会上,耶鲁大学医学院PeterHumphrey教授对即将发布的WHO前列腺肿瘤分型新增加的内容做了介绍。现概述如下,一籈读者。

  

·新增加导管内癌(IntroductalCarcinoma),定义如下:

  前列腺导管内癌是腺体内和/或导管内上皮癌性增生,具有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ighgradeprostateintrepithlialneoplasia,HGPIN)性质,但表现出结构和/或细胞学异型性,典型地与高分级、高分期前列腺癌相关。

  导管内癌在粗针活检组织内发现的比率为0.1%~0.3%,占浸润型腺癌样本的2.8%。新分型指南强调应与HGPIN进行区分。值得一提的是,导管内癌不需进行Gleason分级。

  

·增加两个前列腺腺癌新不同亚型,分别为:

  微囊性腺癌(Microcysticadenocarcinoma)

  微囊性腺癌是一种假良性表现的前列腺腺泡癌,常与良性腺体的囊性表现混淆。Gleason类型3,通常表达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并缺乏基底细胞免疫组化染色--P63和34βE12阴性。

  多形性巨细胞腺癌(Pleomorphicgiantcelladenocarcinoma)

  多形性巨细胞腺癌临床罕见,具有大的极不规则间变性多形性细胞核,目前仅报道10例。其临床进展具有明显侵袭性特征。

 

·增加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新亚型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

  其组织学表现与其他组织如肺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致,临床罕见,目前仅报道7例,几乎所有病例都来自前列腺腺癌激素治疗之后。治疗效果差,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患者生存时间平均为7个月。

  

·免疫表型

  除继续保留免疫组化常检测的PSA,PAP,34βE12,p63和AMACR外,增加前列腺标志物prostein(即PS,细胞膜蛋白)和NKX3.1(一个含同源框的转录因子)。

  NKX3.1可在PSA和/或PAP染色阴性情况下,在确诊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癌转移中到作用。在进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PSA和PAP表达降低,Prostein和NKX3.1免疫染色在这种情况下将发挥特别作用。

  

·Gleason分级系统

  对于Gleason评分7分及以上腺癌,推荐报告4级腺癌在组织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筛状腺体、肾小球样腺体应归为Gleason类型4前列腺癌;前列腺粘液性癌,应该基于其生长模式进行判断,而不是全都给予4型分级。

  建议应该建立新的分级组

  组1:Gleason评分≤6分

  组2:Gleason评分3+4=7

  组3:Gleason评分4+3=7

  组4:Gleason评分4+4=8;3+5=8;5+3=8

  组5:Gleason评分9~10

  这种分组对于以前采用的6~10分进行了细分,并具有临床意义。通常组1患者预后较好,主动监测为临床最佳处理方案。以上分型经过大样本临床试验数据得出,并与基因表现相关。此更新版都对此做了详尽的描述。

  

·前列腺腺癌的基因表型

  过去10年,测序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对前列腺癌基因信息的了解。一些信号转导通路改变明显,如PI3K/PTEN/AKT、细胞周期调节、染色质调节,在原发性和继发性前列腺癌中最常见(50%)的改变是雄激素调节启动子与ERG及其它ETS家族转录因子的融合,如TMPRSS2-ERG融合。

  在去势抵抗性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发现了包括雄激素受体信号转导异常,DNA修复和PI3K通路异常,和TP53,RB1,KMT2C及KMT2D等基因的突变和改变。

  虽然这些基因分型目前还没有运用到临床实践,但对于理解分子发病机制和提供未来的治疗干预靶点提供了可能。

相关链接

★携手USCAP,“中美病理论坛”迈入第三年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







































杭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pvmnc.com/wacs/18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