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家长在给宝宝换尿不湿的时候,会突然发现宝宝阴囊处长了一块鸽子蛋大小的包。很多新手爸妈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往往会非常着急!昨天还都好好的,怎么今天就突然发这么大块包?小儿阴囊“包块”主要有哪些?
它们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第一种可能,也是最常见的可能,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指疝囊(多为肠管)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皮下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为最常见的一种疝气,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或占腹股沟疝的95%。
现代医学中,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一般建议1岁以前可保守治疗,包括疝带、疝托、中医中药等,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症状或延缓疾病的发展,少数可以自愈。但如果宝宝疝气反复卡住、难以回纳,属于难复性疝、嵌顿性疝或者绞榨性疝,均建议及早手术治疗。因为腹股沟斜疝由腹腔内容物漏出为病因,腹压增大(咳嗽、喷嚏、哭闹、剧烈用力等)可能导致肠管过分漏出,不能回缩,即发生嵌顿,及早手术治疗,可避免腹股沟斜疝嵌顿导致肠管坏死。其二,腹股沟斜疝嵌顿后,漏出的肠管将会压迫精索血管,引起睾丸或者附睾的坏死,从而导致不生育的可能。因此,必要时还是要及早手术治疗哦~
SEEMORE→
2第二种可能,为睾丸鞘膜积液,按其发病时间可分为先天性睾丸鞘膜积液和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先天性睾丸鞘膜积液,为小儿出生时,睾丸由腹膜后下降至阴囊时腹膜随之下降,成为睾丸鞘膜,部分小儿出生后睾丸鞘膜未完全闭合,腹腔内液体(腹水)可沿其未闭合的管腔,流至睾丸周围或停留于精索某一段上形成鞘膜积液,称为先天性鞘膜积液,睾丸固有鞘膜两层间积有过多液体,则为睾丸鞘膜积液。由于阴囊的外伤,睾丸和副睾的炎症或肿瘤以及丝虫病所引起的鞘膜积液,称为继发性鞘膜积液。用电筒照射阴囊,可发现透光试验阳性。大部分婴儿及新生儿鞘膜积液2岁之内能自愈,一般不需处理。积液如果很严重的话,可能会妨碍睾丸的发育,则需就医处理。不能自愈者可在2岁之后手术治疗。
SEEMORE→
3第三种可能,睾丸或附睾结核,青壮年多见,婴幼儿少有发病。一般认为附睾结核是泌尿系结核的一部分,附睾结核常伴有前列腺结核或精囊结核,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其治疗多以抗感染为主,必要时需采取手术治疗。
SEEMORE→
如果以后我们发现宝宝身体有这样的阴囊包块,不要惊慌,因为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鞘膜组织的可能发育闭合,有可能自愈。如果确实症状严重,或者还伴随其他症状,比如红肿、发热、疼痛、嵌顿等,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可延误病情!
往期精彩回顾
更多育儿信息,请杭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克白灵苏孜阿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