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之后,天气缓慢回暖,降水开始增多,气候以多风多湿为主,加之此时冬寒尚未完全褪尽,流行性感冒、过敏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较为多发。中医养生当以避风防寒、温散寒湿、防春燥、养脾胃为重点。
避风御寒慎防病雨水时节正处初春,虽然气候从冬寒向春暖过渡,但仍处在调整阶段,冷空气较频繁。外出踏青游玩或体育锻炼时,当注意不要减衣过早,爱美的女士可围上一条薄丝巾,优雅大方又能保护颈部免受风寒。初春乍暖乍寒,天气多变,老年人当慎防心脑血管意外,尤其应该注意保暖。
防潮除湿保安康随着天气转暖,室内逐渐开始出现回潮现象,湿气加重的问题让人甚是烦恼。潮湿天气时,腰膝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还有各种软组织风湿病均容易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
及时使用吸湿剂、除湿包等保持室内干爽,或可利用空调或专门除湿器抽湿,以免家具霉变、衣物湿冷致病。家中食品防潮也不容忽视,食物尽量放入冰箱,干货注意密封保存,家中药品除密封外也可考虑使用安全的干燥剂。
少沾油腻胃肠轻雨水时节湿气渐重,若肥甘厚腻摄入过多,湿气内外交困容易滞伤脾胃而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胃肠炎等容易发生。
饭局多的读者朋友注意多吃蔬菜减少油腻,饭后零食不宜贪嘴,饱餐后可适当饮用大麦茶、陈皮普洱茶、花茶等消滞醒脾。次餐或次日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让消化系统得到充分休息和调整而恢复活力。
“艾”护阳气祛寒湿雨水时节“风、寒、湿”当道,所谓“寒从足下生”,艾叶煮水泡脚能散寒除湿、温经通络,在此时节用于防病保健最适合不过。
可取艾叶50克加水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煮5分钟,放凉至40~50℃泡脚,对容易外感、有关节疼痛的人群非常合适。家中也可常备艾条,艾灸大椎、涌泉、足三里、神阙、关元等穴位,有健脾益气、护阳强身的功效。
糖尿病患者注意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艾灸时掌握好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以免烫伤。
摩腹调脾助运化雨水时节如果人们宅居家中,活动减少,容易出现食欲不佳、胃肠不适的症状,简单的摩腹动作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可帮助改善症状,男女老少都适合。
具体方法:搓热双手,然后双掌重叠置于腹部,以脐为中心,用掌心沿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按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外向内按摩36周,卧、立均可。建议饭后半小时、晨起或临睡前进行。摩腹动作简便易行,有助于防治胃肠疾病,可用于日常保健。
雨水节气食疗方山楂乌梅消滞茶
材料:山楂10克,乌梅10克,谷芽10克,麦芽10克,冰糖适量。
做法:所有药材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毫升,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煮20分钟后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开胃消滞。
金橘芡实小米粥
材料:金橘20克,芡实克,小米50克,生姜少许。
做法:将金橘洗净切片,芡实、小米淘洗干净,然后把所有食材一同入锅,加适量水,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即成。
功效:健脾养胃,疏肝理气。
紫苏杏仁粥
材料:紫苏叶10克,杏仁10克,白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做法:白米洗净,加水适量,加入杏仁、生姜、大枣煮粥,待粥快煮好时加入苏叶,粥晾至温热即可品尝。
功效:解表散寒,理气和胃,化痰止咳。
来源:中国中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这些病,央视新闻名字很罕见,患者群体却很庞大
餐后高血糖与多种并发症相关,这些招数可以制服它!
国人头号健康杀手!如何防治快来看
想要血管好,这4种食物千万不能多吃
测测你的视力打败了多少人!
-----以---下---是---福---利-----
免费领取体检宝理疗仪啦!
你只需要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体检宝
打开积分商城就可以免费兑换了!
还有更多商品等你兑换呢!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戳“阅读原文”,下载体检宝有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