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简史你的身体30亿岁了

内容简介

本书的核心内容可以分为三条线索:演化、探索和引导。在演化这条线索中,作者论述了人类身体各个部分的演化过程,并解释了这些演化带来的好处和劣势;在探索这条线索中,贯穿了人类对自己身体漫长的探索,列举了大量重要人物和它们的重大发现;在引导这条线索中,结合了人类的身体机能和现在的生活方式,给出了关于健康生活的大量建议。

作者简介

这本书的作者是比尔·布莱森,他虽然是一位旅游作家,但最出名的作品是全球销量超过一千万册的科普书《万物简史》。他还是英国皇家科学学会院士,并曾获得大英帝国勋章。

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

导读

《人体简史》在这本书里,布莱森会给我们讲人的身体中的奇妙的组成部分,介绍我们对身体的理解和探索,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居住的这个身体。用书里的话来说:“你是30亿年演变调整的产物。”我们其实是和许多微生物共用这具身体的,大家大部分时间都和平共处,不过也偶尔会闹些矛盾。我们平均每天都有几个细胞会变成癌细胞,但是这些癌细胞很快就会被消灭,身体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就搞定了这些小叛变。像这样有趣的事实,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虽然从基因层面看,我们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差异非常小,但是这些微小的差异却让人类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人的组成部分及区别

人的组成部分

构建一个人需要59种元素。其中6种——碳、氧、氢、氮、钙和磷——占了我们身体的99.1%,其余的大部分元素都有点出人意料。没有体内的钼,或者钒、锰、锡和铜,谁会想到我们不完整呢!人体里最多的成分是氧,占可用空间的61%。所以说,几乎/3的我们是由这种无味气体组成的,这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我们之所以不像气球那么轻盈有弹性,原因是氧大多跟氢相结合(氢占了你的另外10%),构成了水。自然界中最轻的两种的元素——氧和氢组合成了一种很重的元素。这不免有些讽刺。

总的来说,按皇家化学学会的说法,构建一个全新人类的全部成本(以亲切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为样板)是个非常精确的数字:96,.79英镑当然,这其实并不重要。无论你花多少钱,也不管你怎么精心地装配材料,你都没法用这些材料造出一个人来。毫无疑问,最叫我们震惊的事情是:

我们只是一堆惰性成分,就跟你在一堆泥土里找到的东西一样。构成你的元素唯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们构成了你。这是生命的奇迹。

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直立行走

在人类开始直立行走的漫长过程中,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改变。我们的脖子变得更长更直,连接到头骨的中央,而不像猫狗猿猴那样连接到头骨后方。我们的脊椎开始变得更加柔软,膝盖变大,大腿骨变得更粗壮,而且还向内倾斜。大腿的结构改变让我们行走起来更平稳,跑起来也更容易保持平衡。而即使是我们的近亲灵长类,哪怕经过训练,也没有办法像人类一样行走,它们的骨骼结构和我们不一样。这让它们使用两只脚行走时,会摇摇晃晃行动缓慢。要在地面上像人类那样行动,黑猩猩使用的能量比人类多四倍。参考《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

两脚着地,还意味着体重的重新分配。背部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是人类专属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体重的重新分配。不过也很显然,背痛和腰间盘突出是值得的,两脚着地换来的好处更大一些。

毕竟在学会两足行走和奔跑后,人类就能够狩猎大动物了,也就终于能吃上肉了。大概是因为狩猎带来了能量更密集的肉类食物,大脑得以充分发展,人类在五十万年前终于学会了用石头制造工具,开始把天然物品改造成人造物品,还在大概三十万年前学会了用火,可以把食物烤熟再吃。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手也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我们的拇指可以摸到其他手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向拇指”,也就是说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相对,可以抓握。猫猫狗狗都没有对向的拇指,而大多数灵长类动物都有。只不过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我们的拇指里还有三块特别的小肌肉,这是人类独有的。这三块小肌肉协同工作,让人类可以牢固又灵敏地抓握和操作工具。虽然大多数人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它们,但这三块小肌肉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核心。

除了手以外,大脑的发育和学会用火,也是两件影响人类身体结构的大事。让我们先看看大脑。大脑是一个饥饿的器官,它只占我们体重的%,但却消耗了我们0%的能量。而对新生儿来说,因为大脑正在迅速发育,大概会用去六成半的能量。这也是婴儿总是在睡觉的原因。

但奇怪的是,其实我们不需要这么大的大脑。如果只是为了在地球上生存,我们本来没必要拥有创作音乐或探讨哲学的能力,也没必要能理解微积分。毕竟如果只是活着,我们只需要比猎物聪明一点点就够了。而大脑消耗了那么多能量,占据了那么大空间,甚至让我们的头骨变得和其他灵长类动物非常不同。我们还长出了一大块额叶——就是在我们额头后方的一大块脑子,专门用来处理复杂信息和产生理性。我们的祖先的脑子甚至比我们的还要大,一万年前人类的大脑,比现在的人类的大脑要大出一个网球的体积。至于为什么大脑会缩小,我们现在还不清楚。

不过总之,在人有了更大的大脑以后,生活就变得更加美好了。人类学会了用火来烹饪食物,学会了吃熟食。熟食更容易消化,更容易咀嚼,更不容易有病菌和寄生虫。熟食的营养更容易吸收,这也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其他灵长类动物光是咀嚼食物,每天就要花掉七个小时。而人类节省下来的吃饭时间,可以用来发展文化娱乐,比方说围在篝火旁讲讲故事,或者在山洞里画些画什么的。人类文明的萌芽,就这么产生了。

而熟食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也同样体现在身体结构上。因为不再需要用力咀嚼食物,人类的牙齿开始变小,下颌向后退,整个嘴里的空间也变小了。对现代人来说,这种变化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经常让人痛不欲生的智齿。那些牙齿本来是有生长空间的,但是因为现代人嘴里的空间变小,让那些本该长出来的牙齿只能勉勉强强挤出来,把其他牙齿挤得乱七八糟,还往往会引发一连串发炎和疼痛。

因为大脑变大,下颌变小这一系列结构改变,还让人类的脸变得扁平了起来,而不像其他灵长类动物那样突出。但是总体来说,人类的脑袋还是太大了一点。

脑袋太大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人类的分娩过程。因为两足行走,人类的骨盆有些狭窄,平均来看产道要比婴儿的头的直径小两厘米多。虽然婴儿的头骨能稍微收缩一点,但依然很勉强。这让婴儿的诞生变成了一项奇迹般的杂技活动,婴儿要在产道中一边前进一边旋转,要旋转九十度才能生出来,同时伴随着母亲几个小时的大汗淋漓、痛苦嘶吼和精疲力竭。在人类社会进入近现代之前,地球上没有任何其他动物在分娩时的死亡率比人类更高。甚至直到现在,也没有其他任何动物在生育时要承受那么大的痛苦。比方说我们的近亲灵长类,分娩往往只要几分钟,整个过程也顺滑得像是打开水龙头放水一样。

而即便生育过程如此痛苦,人类的幼儿也还需要好多年才能发育成熟。现在有一些研究证实,虽然人类的身体在十几岁就成熟了,但是大脑要到二十五岁左右才能完全成熟。和那些生下来就几乎发育完全的动物相比,人类还真是很不一样。这也不得不说是人体结构变化导致的负面影响。

总之,演化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身体结构,也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背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痛苦的分娩过程和漫长的生长期,这些都是我们身体结构所带来的特有问题。

二、身体有哪些未解之谜

我们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的身体,但是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无知,有时候甚至让我们自己都觉得难以理解。虽然到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给人更换心脏这样的重要器官,但我们还是不知道人为什么人会有指纹,不知道嗅觉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比如,我们早就知道舌头上有味觉的受体,它用来尝出味道。可是,后来我们还发现了在肠道和喉咙里里也有味觉受体,显然它们不是用来尝味道的。

最近我们更是发现,心脏、肺部,甚至睾丸里也有味觉受体,但没人知道它们在干什么。但有趣的是,这些奇怪的味觉受体还能向胰腺发送信号,来调节胰岛素的输出。

虽然我们都知道长期不睡觉会死,但不知道睡眠到底有什么用,只能说它大概是一种对身体的保养和修复。我们不知道睡多长时间最有益健康和幸福,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容易入睡而有人却容易失眠,更不知道为什么会做梦。

甚至关于我们的繁衍,我们也没搞清楚。我们知道男性一次射精平均能射出七千五百万颗精子,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会需要这么多精子。我们也知道女性的巨大生殖潜力,一个刚刚二十周大的胎儿,体内就已经有六百万颗卵子了。

到她出生时,这个数字会下降到一百万颗。等女性进入生育年龄,将有十八万颗准备就绪的卵子。为什么她一路走来会损失掉那么多颗卵子,而在进入生育年龄时还拥有远远超过需要的卵子?这同样属于未知的生命之谜。

我们也同样不知道是什么触发了分娩。我们会想象也许有个像是计时器的东西,等婴儿成熟了之后它就会发出信号,告诉身体可以把婴儿生出来了。但这套机制在哪儿,它是怎么运作的,没有人说得清楚。

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衰老,也是一个难题。从表面上看,衰老就是慢慢失去活力和弹性,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但是到底为什么会衰老,人们大概有三百多种不同的假说。有人认为衰老是因为基因突变,有人认为是身体逐渐消耗,有人认为是细胞积累了有毒的副产物。但到底是什么原因,没有人知道。

我们的身体是一大堆谜团,往往当我们以为解开了一个谜的时候,又发现了十个新谜题。我们还没办法理解自己的大脑,不知道记忆和知觉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没办法制造出人工血液,哪怕血液看起来很简单。

我们知道自己的肝在切掉一半后还能长回来,但是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我们一点头绪都没有。我们对人类的免疫系统已经有了不少理解,但是还是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过敏。对于一些疾病,我们甚至没法理解它。

比如,亨廷顿舞蹈病,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会让人在中年发病,在受到十几年的折磨后痛苦不堪地死去。我们知道它是因为基因上的一个突变,这个基因会产生一种叫做亨廷顿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人体中最大最复杂的那一类,但是它到底有什么用,也还是个谜。

随着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探索,谜题总会有解开的那天。而这些解决的谜题,往往会颠覆我们过去的认知。

比如,我们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我们的身体,除了容纳我们自己以外,还是数万万亿微小生物的家园。过去我们并不怎么了解身体内外的微生物,研究的也往往是那些会导致疾病的病菌和病毒。

但是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其实并不多。我们身体内外可能有四万种微生物,光是胃肠道里就有三万六千种左右,嘴里还有一千多种,鼻孔里也有将近一千种。

随着研究的进展,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而且每个人的微生物种类都不完全一样。年龄、居住地、甚至身材是消瘦还是肥胖,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微生物组合。每个人携带的微生物总重量大概和大脑相似,数量则大概有三十万亿到五十万亿个,和我们身体细胞的总数差不多。有人甚至开始将微生物菌群形容为我们的一种器官。

这些微小的生命为我们带来了不少好处。微生物帮我们分解我们无法直接利用的食物,提供了大约一成的卡路里,还顺便提取了有益的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B、B1和叶酸。我们体内能生成二十种消化酶,但细菌所产生的酶,数量是我们的五百倍到一千倍。我们的体内如果没有各种微生物的话,我们获得的营养将会大大减少。

虽然我们没有意识到,但是身体早就为微生物做好了准备。这项工作从我们出生时就开始进行了。我们大概可以认为,婴儿离开子宫时是无菌的,但当通过产道时,会接触到母亲身体中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成为婴儿体内的第一批居民。而剖腹产的婴儿没有经过这个过程,这可能就会对新生儿的健康带来深远影响。

有不少研究都表明,剖腹产出生的人患一型糖尿病、哮喘、腹腔疾病,甚至肥胖症的风险都会大大增加,就连过敏的风险也提高了八倍。婴儿是否获得母亲的微生物为什么会带来这样的长期差异,我们还不知道。

不过我们知道的是,母亲已经做好了准备,不仅要抚育婴儿,还要照顾好婴儿体内的微生物。母亲的乳汁中有两百多种婴儿无法消化的糖类物质,这些完全是为了给婴儿肠道里的微生物准备的。这些微生物生活得开心,婴儿的身体才会好。

所以,虽然对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解谜团,但我们的身体是很清楚该如何照顾好自己的。

三、我们应该如何健康地生活

在过去的八十年里,男性的预期寿命从48.1岁增长到今天的70.5岁;女性从5.9岁提高到75.6岁。现在全球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高于80岁,位居榜首的是中国香港地区的84.3岁。今天人们死亡的前三大原因是心脏病、癌症和呼吸道疾病。

年,人类跨过了一道特别的分界线。从这一年开始,全球死于心力衰竭、中风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人数,首次超过了所有传染性疾病致死人数的总和。换句话说,现在的人们大体上是死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人活到八十岁。生活方式可以归纳成饮食、睡眠和运动三个方面。

1、饮食

我们的身体还没有做好准备,来迎接今天这种食物充足的时代。我们今天的饮食大大丰富,糖、盐和脂肪随处可见。在食物匮乏的时代,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它们意味着大量的能量和身体必须的钠元素;但是吃多了就会带来赘肉和高血压,甚至损害肝脏和肾脏。然而我们往往难以拒绝这些食物的诱惑,因为食物匮乏被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的基因里。而另一个不幸的事实是,我们也不知道人到底该吃什么、吃多少东西才对身体最好。

人的一辈子大概要吃六十吨食物,而现代人往往吃得太油腻、太咸、太甜,种类又太少。这让我们陷入一个怪圈,一方面我们吃得很饱,另一方面摄入的营养又远远不够。以前的膳食指南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搭配日常食谱,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又发现,这些指南也未必靠谱。

现在我们能够确定的,只是应该尽量把多种食物混搭着吃,不要吃太饱,同时少盐少糖。这种吃法未必美味,但总比偏食更健康一些。毕竟,心脏病和饮食之间的关系很密切,而大约一半的癌症和吸烟、饮酒过度和饮食过量有关。《吃的营养科学观》

、睡眠

生物昼夜节律

我们每天大概要睡七到九个小时,但这因人而异。而今天的睡眠也变得和过去不一样了。一份研究指出,人们工作日的平均睡眠时间已经从五十年前的八个半小时,降到了现在的不足七小时。睡眠不足除了会让人精力不济,可能会引发事故外,还会导致身体垮掉。我们大脑中有时会有一种叫做β-淀粉样蛋白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有关,而缺乏睡眠的人比正常睡眠的人体内的β-淀粉样蛋白含量更高。这并不是说睡眠不足会导致阿尔茨海默,但这有可能是一个促成因素。睡眠不足甚至还会加快人体机能的衰退。参考《斯坦福高效睡眠法》。

3、运动

许多研究都表明,运动能带来很大的好处。哪怕是经常散散步,就可以把心脏病发作或中?的?险降低三成。运动除了强化?骼外,还能增强免疫系统、培育激素、减少患糖尿病和一些癌症的?险,改善情绪,甚至延缓衰老。身体的每一种器官或系统,都会从锻炼中获益。毕竟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是奔跑着的猎人。现代人大部分几乎完全不运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种种问题。为了让身体发挥出最好的性能,为了更健康地活得更久,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这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所说的,选择生活方式,就是选择死亡方式。《运动改造大脑》

四、35条人体冷知识

1.你每天眨眼14,次——相当于你白天有14分钟是闭着眼睛的。

.你的身体每秒钟会制造万个红细胞,每个红细胞在你身体里游荡,次给细胞输送氧气,然后默默地被杀死。

3.把你的肺摊开,能覆盖一座网球场,里面的呼吸道能从伦敦延伸到莫斯科。把你所有血管的长度加起来,可绕地球两圈半。

4.把你体内的DNA搓成一条线的话,它能延伸亿英里,比地球到冥王星还远。所以光靠你自己就足够离开太阳系了,从字面意义来看你就是宇宙。

5.人早上起床都会口臭,因为睡觉时产生的唾液很少,微生物会大量滋生。所以最好不要一早醒来跟爱人接吻,因为你呼出的气体里可能有种不同的化合物,包括甲硫醇(闻起来很像老白菜)、硫化氢(臭鸡蛋)、二甲基硫化物(黏糊的海藻)、二甲胺和三甲胺(臭鱼),以及名副其实的尸胺。这也是为什么睡前刷牙是个好主意——可以减少你睡觉时的细菌数量。

6.所有人类共享99.9%的DNA,但没有哪两个人一模一样。

7.黑暗DNA:只有%的人类基因组负责编码蛋白质,其余的基因在做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

8.人皮肤的最外层被称为角质层,完全是死细胞组成的。身体每分钟脱落5,个外皮细胞,用手指在满是灰尘的书架抹一下,基本上就等于从之前的自己的碎片里清理出一条路来。在悄无声息之中,我们坚持不懈地化为尘土。

9.女性手指的触觉敏感性远远高于男性。大脑并不光是告诉你某样东西感觉起来如何,还告诉你它应该是什么感觉。所以爱人的爱抚感觉很好,但陌生人做同样的抚摸,就会感觉毛骨悚然。

10.早在1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认识指纹识别技术了。

11.人身上的细菌会越洗越多:人体每平方厘米有10万个微生物,泡澡会把它们从角落里冲出来。

1.有些瘙痒无法用科学解释,比如幻痒。有人因为幻痒抓掉了头皮,甚至挠穿了颅骨,把脊髓炎都挠出来了,最后把皮肤上的神经纤维都挠没了,仍然觉得痒。

13.阉割是一种公认的治疗秃头的方法。因为导致人秃头的关键是一种叫二氢睾酮的激素。

14.大肠杆菌可以在一天内繁殖7次,三天内产生的新世代数量跟人类整个历史繁衍出的同样多。所以这是一个微生物的星球。我们能在这儿,多亏了它们心情好。它们完全不需要我们;可没有它们,我们一天都活不了。

15.你身体里的微生物总重约1.3公斤,跟大脑重量大致相同。微生物菌群可能是我们的一种器官。

16.你的大脑80%都是水,其余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质。另外你对世界所知的一切,都来自一个从未亲眼见过这个世界的器官。

17.青少年中的神经连接只完成了80%,所以青少年会比成年人冲动得多,行为更欠反思,更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

18.人大脑的体积比一万年前小了一个网球大小。

19.为什么只有人类有下巴?这个谜题至今无解。

0.人吃辣会有灼烧感,因为嘴巴里还有着疼痛和其他体感受体。此外,眼睛、肛门和阴道里,也会对辛辣食物感到不适。

1.人一生心脏的工作量,相当于把重达1吨的物体抬升40千米,为了让你活下去它已经拼尽全力,它才不在乎你的爱情生活呢。

.宝宝的肚子为什么圆溜溜?因为婴儿的肝脏在体内大得不成比例,所以呈现可爱的圆溜溜形状。

3.人能创造出文明,只是因为大拇指比猩猩多出了三小块肌肉,也就是人的对向拇指,这让你抓握和操作工具。如果没有它们,我们最大的成就不过是用棍子把蚂蚁从巢穴里赶出来。

4.发烧是你的身体在自救。体温升高1℃,病毒的复制速度就会降低至此前的1/00。

5.和受冻相比,小孩更怕热,因为他们的汗腺尚未发育完全。即使在温暖的天气里,很多被留在汽车里的孩子会死掉。

6.Y染色体可能会消失。但并不是说男性会消失,决定性别特征的基因大概会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

7.制造一个人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五金店买到。制造一个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全部成本需要9万多英镑。

8.没有头人还能活~7秒,前提是干干净净一刀两断。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头很细,但还是接受刽子手三记大力猛砍才断掉。

9.一直笑为什么会让人觉得瘆得慌?真正的微笑十分短暂——介于/3秒和4秒之间。笑容会变得像是威胁,让人觉得害怕。

30.把你的眉毛剃掉,很多认识的人可能都认不出你了。

31.你的记忆并不可靠,错误的暗示能在人的脑袋里植入完全错误的记忆。记忆就像维基百科,你可以动手修改,其他人也可以。

3.冬天更容易得感冒,因为我们在室内待的时间太长,更容易接触到他人呼出的气体。

33.你每天有5次得癌症的机会,但你的免疫系统从来没放弃你,每天都在捕获杀死可能癌变的细胞。

34.人通常把身体比喻成机器,但它远不止如此。身体一天工作4小时,连轴转上几十年,基本上无须定期保养或安装备件。

它柔软可爱,有机动性和柔韧性,能讲笑话,感受亲情,欣赏鲜红的落日和凉悠悠的微风。有多少种机器能做到这一切?所以,有一件事毫无疑问:你就是个真正的奇迹!

我们该怎样赞美这奇迹呢?嗯……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是能少锻炼就少锻炼、能吃多少就吃多少。想想你往喉咙里塞了多少垃圾,想想在发光的屏幕前你以近乎植物人的状态虚掷了多少时光。

然而,身体却以某种神奇的方式照料着我们,从我们塞进肚里的各种食物里提取营养,让我们紧密地维持团结,长达数十年。

35.我们的身体并不完美。我们的骨盆太小,不经历极度的疼痛没法生下孩子。几乎所有动物能自己合成维生素C,我们人类却不能。

人类生命的奇迹不在于我们生而具备一些弱点,而在于我们没有被弱点湮没。别忘了,你的基因来源大部分不是人类的祖先,其中一部分是鱼,以及各种生物。

你是30亿年演变调整的产物,从漂浮在温暖浅海里的单细胞斑点开始,我们就踏上了这趟历史之旅。自此以后发生的一切,是一场漫长而有趣的意外,但也不乏闪耀的荣光。

读后感

在人体简史这本书中,通过对于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和作用以及物质组成结构研究的历史陈述,向我们展现了人体的神秘和为求索治病良药的曲折过程。

我们的人体其实一直都在运动中,从精和卵子时开始到人的死亡,身体里的细胞活动是没有停下来的。那怕你是在睡觉时,组成我们身体的这些物质,依然在为保持我们这个身体能够正常运转而活动。

人体是一个很特别的东西,我们是由一些元素构成的,他们在大自然中很常见,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组成身体的这些物质的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们构成了我们。

身体里的每一组成部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四肢,五脏六腑等,都是在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在有条不紊的运行着。这些都是我们维持日常生活的基础,若是出了岔子,生活就不太好过了!

身体是有一个自身的规律,大脑是是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很容易忽略身体而只顾大脑给我们的刺激和快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切的生产创造活动皆是来源于一个好的身体!

学而不厌的小瑜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pvmnc.com/wadzz/136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