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常见谷物,是本草纲目中的经典消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这个春节假期你都吃到哪些美食了呢?美味虽好,有时一旦控制不住却可能吃得太多,引起积食,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表现。今天小编将与大家分享两味《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经典消食药,很可能你在厨房或超市里就见过它们的身影。

麦芽本品又名麦糵、大麦芽。为发芽的大麦颖果。产于全国各地。其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健胃,回乳之功效。主治食滞腹胀,食欲不振,乳胀。用法为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1)配干姜,治脾胃虚弱,饮食不化。

(2)配鸡内金,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久病胃气不和,不饥少纳或毫无食欲。

(3)配神曲,治食积,脘腹胀闷,回乳。

(4)配谷芽,治食积,不思饮食。

(5)配生稻芽,治食积,呕吐。

(6)配炒稻芽,治腹胀满,食欲不佳,口臭。

(7)生麦芽配炒麦芽,研末,红糖水冲服,断奶回乳,治乳房胀痛。

(8)配山楂、六神曲,治饮食积滞,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闷。

(9)配党参、白术,治脾虚不运,食欲不振。

(10)配山楂、陈皮,治肉、谷积滞,脘腹痞满,嗳腐吞酸,泄泻等症。

(11)配六神曲、陈皮,治食积不消诸证。

(12)配厚朴、陈皮,治食积,腹胀满。

(13)配神曲、白术、陈皮,治一般消化不良。

(14)配党参、白术、干姜,治脾胃虚寒,饮食不消等症。

(15)配茯苓、山药、党参,治脾虚不运,食欲不振。

(16)配党参、白术、山药,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17)配党参、白术、茯苓,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

(18)配神曲、半夏、炒莱菔子、炒鸡内金、焦山楂、槟榔、苍术,治饮食积滞(包括米、面、果实、薯类食物等)。

单味生麦芽,微火炒黄,水煎服,治乳母断乳后乳汁滞留,消除胀痛。

注:生麦芽消食偏于胃中有热,兼能疏肝;炒麦芽消食偏于胃中寒湿,兼能退乳;焦麦芽消食积之力更大。

(1)治快膈进食:麦芽g,神曲60g,白术、橘皮各30g。上为末,蒸饼丸,梧桐子大,每人参汤下30~50丸。(《医学纲目》)

(2)五疳消食丸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大青筋,牙疳口臭,或虫积下痢,腹痛等症:麦芽、使君子(炒)、炒黄连、橘红、龙胆草、芜荑各等份。上为细末,粟米糊为丸,粟米大,每服20~30丸,空腹米饮送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保和汤治伤于饮食,心痛,心胸胀闷,手不可按,或吞酸嗳腐,脉紧滑:麦芽、山楂、莱菔子、厚朴、香附各3g,甘草、连翘各1.5g,陈皮4.5g。水煎服。(《医学心悟》)

(4)臌症神效散治臌证:炒麦芽、槟榔、甘遂各3g。上为细末,每服1.5g,黄酒冲服;忌盐、醋百日,到80天用猪肝1付,去净白皮,以竹刀切片,放砂锅内焙干为末,开水冲服;到百天吃鲫鱼补养。(《揣摩有得集》)

(5)小儿伤食方治米、面食积和果积而致的消化不良:麦芽、谷芽各6g,山楂4.5g,莱菔子3g,陈皮2.4g,连翘3g,神曲6g,白术3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

谷芽

又名稻糵、谷糵、糵芽。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产于全国稻产区。其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健胃之功效。主治食滞腹胀,食欲不振。用法为内服,煎汤,9~15g。

(1)配陈皮,治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2)配鸡内金,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及久病胃气不和,不饥少纳等症。

(3)配稻芽,治食积腹胀满闷,不思饮食,口臭。

(4)配厚朴、陈皮,治食积胀满。

(5)配陈皮、砂仁,治食欲不振,胸脘痞满等症。

(6)配麦芽、山楂,治食积满痞,不思饮食等症。

(7)配山楂、麦芽、六神曲,治消化不良,脘腹胀满。

(8)配党参、白术、山药,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

(9)配党参、白术、砂仁,治脾胃虚弱,食欲减退。

(10)配白术、砂仁、甘草,治脾胃虚弱,食谷不化,食欲不振。

注:生谷芽和胃生津,炒谷芽健脾消食,焦谷芽消食化积。

(1)谷神丸启脾进食:谷芽g,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30g。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澹寮方》)

(2)谷芽露治病后脾土不健者:谷芽蒸露。代茶饮。(《中国医学大辞典》)

(3)外感风滞方治小儿外感风滞,有呕吐,发热者:谷芽15g,藿香6g,蝉蜕、防风各4.5g,云茯苓9g,紫苏梗15g,薄荷(后下)3g,川黄连2.1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

中医好书推荐

这本主讲中药配伍应用的专著堪称临床宝典,闲暇时可以阅读积累中药配伍知识,临床中还能随时翻阅查找,帮你横向延伸“串联”学中药——

《用药如用兵》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是介绍中药配伍应用的专著,以临床应用为宗旨,注重医疗实践。本书具有容量大,条目全,中医特色突出,实用性强等特点;同时,又具备简明、扼要、使用方便等优点,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无论对于科研、教学还是临床中医药工作者都有参考价值,尤其适合广大临床中医师和西学中人员翻检。

温馨提示:近期受疫情影响,中医书院发货时间较长,望广大读者理解。欢迎您扫描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vmnc.com/ways/135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