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副作用上

过量的重金属

如铅、镉、汞、砷、铜、铬等。吃这类补药会“发热”、“上火”,让人感到好像很“补”,其实正是重金属中毒的症状。中药材是源于天然的物料,按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当中植物药占的比例最高。矿物源于天然的土壤中,本身便含有不同比例的重金属;动物在捕食中可能随食物链的累积而吸收到重金属;而植物则在生长的过程由泥土中吸收到重金属。这些天然物料还会受到外界环境如泥土、空气、水份、农药、肥料等的污染,使其重金属含量增高。另外,由于中成药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在磨粉、提取、过筛等生产过程中,重金属都有机会从机器的表面剥落而引起污染。此外,某些中成药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为以治疗为目的,在处方中加入了矿物类中药如朱砂、雄黄等。这些矿物类中药一般为含砷化合物或汞化合物。

肾脏毒性

最著名的是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导致肾衰竭的问题,因为涉及名药“龙胆泻肝丸”而轰动一时。龙胆泻肝丸是非常知名且受欢迎的中成药,许多患者也因相信中药药性比西药缓和,经常服用龙胆泻肝丸“去火”。龙胆泻肝丸的历史悠久,收入宋代《和剂局方》中。原药方以木通入药,年因木通资源短缺,药典便以关木通代替木通。关木通和木通是差别很大的植物。关木通属马兜铃科,含马兜铃酸;而木通属木通科,不含马兜铃酸。许多人把龙胆泻肝丸事件归咎于药典出错,把其中的木通换成了有毒的关木通。实际上,除了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中草药还有十几种,包括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已等,常常被当成无毒的药物用于“败火”、“排毒”、减肥、治疗心脏病等,它们都能导致肾衰竭。

已知具有肾毒性的中药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物:

植物类肾毒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厚朴、益母草、柴胡、夹竹桃、昆明山海棠、板蓝根、泽泻、防已、番泻叶等。

动物类肾毒性中药: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矿物类肾毒性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石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其他矿物类(明矾)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vmnc.com/ways/136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