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癌症可能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怎样打破这

                            

5月8日是世界卵巢癌日,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对卵巢癌的认识,远离卵巢癌~

肿瘤是一类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的疾病,但这是否意味着疾病就会在家族中代代相传呢?大部分情况下肿瘤的遗传因素都十分复杂,可对于某些癌种,还真是这样,妈妈得了,女儿也容易得!比如今天我们要分析的医院发生的两起“案件”——

案例一

“案情”回顾

4年前,时年69岁的张老太因腹胀、腹部包块和大量腹水等症状入院检查,确诊为卵巢癌。如今,她40岁的六女儿(老人共有7个女儿)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并确诊为卵巢癌。

一个家族中的母女二人都患有卵巢癌,这引起了接诊专家的注意,怀疑可能是遗传性卵巢癌。因此专家为母女俩先后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二人均携带BRCA1突变基因。

张老太的家系图

“案情”分析QA

Q1:目前已发现张老太和一个女儿都患有BRCA1基因相关的卵巢癌,她还有6个女儿,接下来该怎么办?

A:当然是所有女儿都需要检测啦!张老太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同样概率遗传到这一基因。

专家为老人的其他6个女儿也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二女儿和三女儿同样是BRCA1突变基因携带者,且突变位点一致。另外几个女儿幸运地没有遗传到这一致病基因。

Q2:张老太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家庭成员也有不少女性,她们是不是安全了呢?

A:没有遗传到“致病基因”的这几位女儿以及她们的后代,可以说是相对安全了,除非女婿那边有致病基因。但是携带BRCA1突变的这几位,她们的后代也是有风险的,同样需要做基因检测!

果然,张老太二女儿家的一个女儿,也于30岁测出了BRCA1基因突变,且已发病。

Q3:BRCA基因携带者的后代,一定需要尽快进行基因检测吗?

A:检测很必要,但不是尽快。例如未婚者甚至未成年人,建议暂缓检测。家族第四代的两个女孩,根据其母亲年龄推算,两个孩子显然尚未成年,建议待其成年或结婚后再接受基因检测。

Q4:已确诊卵巢癌的家族成员,应怎样治疗呢?确认携带BRCA1突变的家族成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吗?

A:卵巢癌的治疗原则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对于BRCA突变患者,除传统治疗方案外,还可考虑靶向药物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因此,张老太及家族中已确诊卵巢癌的两位成员,治疗上可采用手术+化疗+靶向药物的组合。

至于张老太的二女儿和三女儿,鉴于两位女士年龄分别为49岁和48岁,已无生育需求,可以考虑接受预防性的输卵管与卵巢切除术。

有人可能会说,人家明明没有发病,只是有个基因突变而已,做手术有必要吗?

有的!已有大量研究证实,BRCA基因突变与卵巢癌以及乳腺癌发病都有很大关系。NEJM综述显示,BRCA1突变女性携带者80岁之前的乳腺癌累积风险高达67%,卵巢癌风险也有45%;BRCA2携带者这两项风险分别为66%和12%。此外,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发病年龄通常比无突变患者更早。

至于张老太其他4位未测出基因突变的女儿则无需特殊处理,定期体检即可。

Q5:BRCA基因仿佛一个“familycurse”,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有没有办法彻底阻断这一基因呢?

A:现代医学这么发达,当然是有办法滴!可以借助“上帝之手”,即基因选择与试管婴儿等技术,筛选出不携带突变基因的卵子,使其与精子受精结合成健康的胚胎。这样生出来的孩子以及ta的后代,就基本可以远离相关肿瘤的困扰啦!

“案情”小结

1.若是一个家族中发现有2名以上成员患有卵巢癌(或乳腺癌),高度提示其发病与BRCA基因相关,家族中所有成年或已婚直系亲属都有进行基因检测的必要;

2.未成年的家族成员,建议待其成年或结婚后再进行基因检测;

3.对于BRCA1相关卵巢癌患者,可采取手术+化疗+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案;

4.携带BRCA1突变但尚未发病的患者,如果年龄较高、已无生育需求,可以考虑预防性手术以绝后患;

5.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基因筛选,彻底阻断这种“familycurse”。

案例二

“案情”回顾

李女士今年60岁,13年前发现晚期卵巢癌,至今已做过8次手术,目前在治疗中,一般状况和生活质量尚好。李女士年过八十的老母亲这次也查出了卵巢癌,母女俩住进了同一个病房。

李女士的家系图

“案情”分析QA

Q1:除了尽快接受治疗,李女士一家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A:学习过案例一,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这很可能又是一个家族遗传性卵巢癌的典型案例。

李女士发病是在13年前,受当时的技术局限未做基因检测。此次由于其母也查出卵巢癌,母女俩接受了基因检测,发现两人均携带BRCA1突变基因。

实际上,专家建议:所有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都应进行BRCA等遗传相关基因检测和进行遗传咨询。

李女士作为家中长女,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妹妹们经提醒也做了基因检测,其中小妹被查出为BRCA1突变基因携带者。

Q2:李女士的弟弟作为男性,绝无患卵巢癌的可能,是不是没必要检测基因了呢?

A:并不是!尽管李女士弟弟由于经济原因暂未检测,但建议其有条件时也做个检测比较保险。

这里需要敲下黑板,虽然卵巢癌与男性无关,但不代表他不需要检测是否携带突变的BRCA基因。男性BRCA突变携带者患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及胰腺癌等疾病的风险也会增高。

此外,这一基因有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李女士的弟弟有两个女儿,若父亲为BRCA1突变携带者,两个孩子便可能遗传到这一致病基因。因此对于他来说,确认一下是否携带BRCA突变基因也是很关键的。

最后,李女士的后代及李女士小妹的子女,成年后也有必要择期进行针对BRCA1的基因检测。

Q3:如果家族中相对年轻或未生育女性查出BRCA基因突变怎么办?

A:例如家族中有女性成员二三十岁就发现携带BRCA突变基因,让其接受预防性切除手术显然是不合适的。但这个基因又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呆在那里,指不定哪天就会爆炸,也挺可怕。

对于这种情况,首先需要了解,生育这件事儿对于女性预防卵巢癌和乳腺癌是有益的,哺乳还可有效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因此通过生育子女和母乳喂养一定程度上可推迟发病年龄,甚至有可能终生不发病。

另外,这类女性建议加强针对性的体检和早癌筛查,例如定期检查CA等肿瘤标志物,定期接受B超等影像学检查,一旦“炸弹”有“引爆”的迹象,可以早期发现,将其扼杀在摇篮。

“案情”小结

1.如同案例一,怀疑存在家族遗传性卵巢癌的情况时,患者直系成年家属都应进行BRCA基因相关检测;

2.BRCA突变携带者的男性直系家属,有较高的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胰腺癌等发病风险,因此同样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并检测是否携带该突变基因;

3.过于年轻甚至未成年的女性一般不建议筛查BRCA基因,如果已发现携带BRCA突变基因,可考虑适龄生育,并加强监测随访。

专家简介

吴小华教授

医院妇瘤科主任、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首席专家。擅长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的综合治疗,晚期卵巢癌减瘤术和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现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病例提供者:吴小华教授

本文作者:玉酱

原标题:《这种癌症可能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怎样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转载请注明:http://www.pvmnc.com/ways/144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