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身患尿毒症病逝后,李淑贤为独吞丈夫遗

年,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正式打响,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统治中国余年的大清王朝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次年,垂帘听政的隆裕皇太后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之下,诏年仅六岁的溥仪皇帝正式退位。

这位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史称“清废帝”。

他富有戏剧性的生平经历,在年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记录得十分详尽,年,据此改编而成的电影《末代皇帝》,斩获奥斯卡金像奖等诸多荣誉。

年,尿毒症缠身的溥仪因救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此时陪伴在他身边的妻子李淑贤,是他的五位伴侣中最平凡、但也是情谊最深的爱人,两人短暂的婚姻仅仅持续了五年,却是溥仪的生命中唯一一段真实又有烟火气的日子。

当初在隆裕皇太后颁布的《退位诏书》上,清朝皇室便和民国政府达成协议,保留对皇室的优待,承诺每年向其供应生活费用万两银元,而朝廷的御膳房、御医房等负责吃穿用度的部门,都按照皇室的传统保留了下来。

虽然在物质上,居住在紫禁城内的溥仪依旧奢侈浮华,可他却失去了最宝贵的自由。

在慈禧太后曾经软禁过光绪皇帝的中南海瀛台,溥仪先后学习了汉文、满文、诗经等传统文学,却从没接触过算术、地理、科学等现代知识。

年,前清重臣张勋复辟,溥仪又被推上了皇位,这次的在位时间更短,仅仅12天便被段祺瑞出兵讨伐,赶下了台。

随后民国政府对溥仪的监视和待遇,就更加的封闭了,在监视下长大的溥仪,13岁时遇到了第一位启蒙的智者,大英帝国的军官庄士敦。

庄士敦对紫荆城内的“退位皇帝”感到非常的同情和好奇,于是自告奋勇来教授溥仪的英文。

也是在庄士敦的口中,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现代世界,开始穿西服,剪辫子,而且渴望离开紫禁城这个华而不实的牢笼,但很快,这个苗头就被保守派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年,溥仪有了自己的“后宫”。

他的一生有五个妻子,准确地说是四个“后妃”,一个“妻子”。

四个“后妃”中,一个皇后,一个妃子,还有两个贵人。

也许正是在四位“后妃”身上,溥仪并没有感受到真正的爱情,最后的妻子李淑贤的陪伴,才让他如获至宝,倍感珍惜。

比起以往的帝王佳丽三千,早已没有实权的“清废帝”自然后宫规模也是天差地别。

民国11年12月1号,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

在宫廷剧中,皇后与妃子之间是利益互斥的敌人关系,在一个被囚禁的没有实权的溥仪身上,悲剧也同样在上演。

皇后婉容是一个非常强势又爱面子的人,封建礼教和身份地位在她心里大过一切,即使她深知溥仪不爱自己,也固执骄傲的坚守在“皇后”的位置上。

淑妃文绣则是完全不同的性格,她是个活泼可爱又崇尚自由的姑娘,当婉容把炮火攻向她时,常常像打在了一团棉花上。

文绣的家庭出身、文化背景以及长相都不如皇后婉容,但胜在性子活泼,给囚禁在“无形的牢笼”中多年的溥仪带来了些许欢乐。

当婉容针对文绣的斗争越来越尖锐时,文绣在父亲兄长的支持下,年和溥仪离了婚,后来又改嫁给了一个平凡人,年因病去世。

婉容逼走文绣后,溥仪便对她产生了厌恶之情,拒绝和她同桌吃饭,更别提私房之事。

后来婉容的精神在“正常需要”和“皇后尊号”两个极端之间逐渐扭曲,不仅红杏出墙,还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年,婉容的肚子逐渐显怀,溥仪这才知晓自己早已被带了绿帽。

不多日,溥仪便把皇后“打入冷宫”,皇后和淑妃都离开后,溥仪又纳了新妾,一个名为玉龄的小姑娘,在亲友的介绍下嫁给了他。

此时的溥仪已有32岁,而玉龄则刚满17,玉龄入宫后深得溥仪宠爱,被封为祥贵人,可不到五年,22岁的玉龄突然一命呜呼,死因至今成谜。

溥仪的第四个“妃子”,名叫李玉琴,山东长春人。

早在年,日本人入关后,溥仪便在日军的扶持下建立了“大满洲帝国”,定都长春,而李玉琴正是在伪满洲国的“选妃”活动中,被溥仪看中,封为“福贵人”。

“福贵人”李玉琴与溥仪的结合,是溥仪持续最久的一段婚姻,但这段婚姻却仅仅是一纸形式。

年,苏联对日宣战,进攻伪满洲国,溥仪和随行官员以及家属,慌忙之中南逃,日本投降后,溥仪又颁布了伪满洲国的《退位诏书》。

他在沈阳候机准备逃亡日本,被苏联士兵抓获,随后关押在监狱之中。

由于溥仪的特殊身份,他的牢狱生活比常人要轻松舒适许多,之后随着国内政权和形式的不断更迭,直到年底,溥仪才被特赦,住在政府安排的一间旅馆当中。

特赦之后,国家给溥仪安排了一份差事,进行劳动改造。

年春节后,溥仪带着北京市民政局写的介绍信,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植物园报到,先是负责浇浇水和打扫卫生,后来又被调到繁殖温室和观察温室。

在植物园工作了近一年后,溥仪又被政协机关接走,安排在全国政协负责的文史资料院,担任资料专员,同时还负责了中央文史馆的史料核对工作。

此时溥仪已经单身多年,偶尔去同事家吃饭,看着琴瑟和谐的普通家庭,难免产生艳羡之情。

他的前几任妻子,对他来说好似玩物,想起来了便玩弄一番,从来没有体会过责任和担当。

年的一天,和溥仪交往最密切的一位同志,政协文史资料研究院专员周振强,给溥仪递过来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女子一头微卷的短发,目光清澈,落落大方。

周振强介绍道,此人名为李淑贤,是一名护士,浙江杭州人,父母都已去世,如今独自一人定居在北京,为人处事都十分周到。

溥仪在战犯管理所中改造时,就想当个医生,还在医务室帮忙做过简单的护理工作,听到李淑贤是医务工作人员后,赶忙让同事搭线,越着出来见一面。

同年正月初七,溥仪在周振强的陪同下,和李淑贤在政协文化俱乐部里见了面。

溥仪大方地伸出手来和李淑贤握手,注意到李淑贤手中还捧着一本医学书,话匣子便像关不住了一般:

“我在改造时也学过中医,看过不少医书,还在医务室做过哩,西医的话,我不太懂,但测体温、量血压还是会的嘛……”

李淑贤看着喋喋不休的溥仪,只觉得挺自在好玩。

溥仪自顾自地说了一会,又叫来服务员点了牛奶和咖啡,问李淑贤今年多大年纪。

李淑贤答道:“我今年年末37岁。”

溥仪怔了怔没有说话,然后颇为遗憾地说到:“可我55岁了哩。”李淑贤看出了他的不好意思,赶忙说到:“年纪差多少又不作数,能有感情就没问题。”

二人这次见面,算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开端,溥仪觉得李淑贤温婉端庄,李淑贤也不在意溥仪的特殊身份,只觉得彼此性格相合。

全国政协委员会的领导同志得知此事后,便派人整理了李淑贤的情况,以确保没有不良政治风险。

李淑贤在之前有过两段婚姻,一段是在16岁父亲去世后,继母逼着她嫁给了北平一个伪警察局的警察,后来此人被查明是反革命分子,遂被执行了枪决。

随后李淑贤又嫁给了人民银行的一个普通会计,可不到三年,便因性格不合离了婚。

同年4月底,溥仪和李淑贤在初次见面的地方,也就是政协俱乐部举行了简单的结婚典礼,典礼上周恩来总理还派人送来了贺信,这段婚姻看似美好无比,但结婚后一个星期,李淑贤便发现了溥仪的异常。

按道理新婚燕尔,虽然彼此都有了一定年纪,但如胶似漆的夜晚还是十分珍贵的,可溥仪却到了凌晨两三点,仍然亮着上百瓦的灯在书房里阅读。

又一次凌晨三点,溥仪在李淑贤的头发和脖子四周闻闻嗅嗅,感到呼吸声的李淑贤被扰至惊醒。

李淑贤好气又好笑地问溥仪:“您不睡觉,是在干嘛呢?”

溥仪不作声,笑笑转过头去又看起了书,李淑贤也不是深闺幼女,心里明白夫妻之事,可是虽纳闷,却也不好意思开口问出声呀。

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溥仪终于沉不住气,医院去。

李医院,溥仪直奔注射室,在药剂师耳边嘀咕了几句,便坐着等打针。

李淑贤本就是护士,在这方面比溥仪的道行要高深许多,看到药剂师拿出来的注射药剂,是男性专用的荷尔蒙,她顿时明白了最近溥仪的怪异举动。

她站在身侧握了握溥仪的手,谁知溥仪扑通一声便跪在了李淑贤面前:

“我对不起你,我什么都不能告诉你,那么多女人我不喜欢,我只喜欢你……我要和你离婚,你还年轻,我同意你交别的朋友,你要什么条件都可以提……”

李淑贤心痛得无法呼吸。

她扶起溥仪,落泪不止,轻声说道:“生米煮成熟饭啦,把日子过好就行,快起吧,男儿膝下有黄金,我知你难,今后好生待我就行。”

这个小插曲便在新婚一周之内,奠定了二人之后和睦相处,又小打小闹的生活基调。

年夏天,北京的暴雨比往年都要频繁,这天早晨还是晴空万里,傍晚就倾盆大雨、瓢泼如注。

溥仪从文史馆坐政协的公车到家后,担心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的李淑贤淋雨,便赶紧带着伞去公交站台上等着李淑贤到家。

他远远地站在离公交站台百米左右的地方,一动不动,而他的身侧,就是一个没上盖的下水道口。

这样既能看到媳妇有没有到家,又能防止她一不小心踩到了这里,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李淑贤乘坐的公交车才姗姗来迟,看到伫立在雨中的溥仪,李淑贤的脸上也泛起了绯红。

嫁与溥仪后,李淑贤也陪同参加了诸多公开的会议。

年11月,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溥仪夫妇。

周总理十分关切溥仪的身体,还祝贺他成立了新的家庭,原本在与会之前,李淑仪和溥仪因小矛盾而吵了嘴,一气之下还喊出了要离婚。

周总理的一番询问下,拉着二人的手说夫妻之间的交往要互相帮助、互敬互爱,还举了一些周总理本人和夫人之间交往的小事例。

众所周知,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是有名的模范夫妇,李淑贤听完总理的话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到家后便再未提过“离婚”二字。

年秋,溥仪去北京植物园参加为期两天的劳动,可是才到目的地,第一天下午溥仪就突然出现了尿血的情况。

李淑医院,初步诊断是前列腺炎,开了药后便回家了,可到了初冬,溥仪尿血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

医院就医后,溥仪确诊了肾癌,而因拖得太迟,肾脏上的“病灶”已经不幸转移了。

年12月,溥仪又因并医院,西医中医轮番上阵后,年春天,溥仪回到了家,这也意味着再多的治疗手段都无济于事了。

最后的五个多月时光,溥仪连起床洗漱都十分艰难,医院和家里来回奔波,贴身照顾着溥仪。

看着躺在床铺上、望着窗台的小蚂蚁发呆的溥仪,李淑贤心中不可能没有悔意,年10月17号,溥仪的呼吸在深夜里悄然停滞。

尽管李淑仪心中有不公,但在面对溥仪时,并没有发泄半分,因此这个不幸的“清废帝”,至少在临死之前,是相信有人爱自己的。

溥仪去世后,李淑仪和自己的闺蜜宋伯兰女士,国民“军统”董益三的夫人聊天时,满腹的牢骚才表达出了和溥仪结婚后,悲哀大过幸福的怨忿。

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后,溥仪便将自己在战犯改造时期撰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赠与了群众出版社的编辑李文达,托他整理出版。

溥仪死后,李文达将此书整理成册,以溥仪的名义发表,然而李淑贤得知此事,以李文达侵犯了遗夫的隐私权,将他告上了法庭。

当时国内对文化产权的相关法律并不完善,而此书在打官司期间,售出了上万本。

李文达当初并没有拿到溥仪的书面授权,仅仅是口头的承诺,因此李淑贤以溥仪遗孀的身份要求获得一定的利益,并没有任何法理上的不当之处。

这场官司持续了上十年,也没有最终的盖棺定论,旁人眼中津津有味地谈论焦点,不是二人的对错与否,不是李淑贤的趋利益,而是在感叹溥仪一生的悲凉,在死后仍然没有停止。

三岁登基,六岁被废,一生都顶着“清废帝”的名号,没有体验过普通人的幸福。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遇到了李淑贤,感受到有矛盾、有喜乐的夫妻之交,也算是他悲凉的一生中唯一的慰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vmnc.com/ways/151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