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多的甜言蜜语,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誓言,他们年近半百时选择再婚,执子之手,共度夕阳。“两人走到一起,头婚、二婚都应尽心。他人好,值得我尽心尽力地照顾,我也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说此话的是72岁老人孔祥菊,她是黑龙江海林市人,和82岁的丈夫武晋昭再婚已有27年,远嫁的她在我市找到了自己后半生的幸福。
孔祥菊为老伴儿解衣
近日,记者来到肥乡区东方城小区,见到了两位老人,他们年事已高,如今武晋昭多种疾病缠身生活无法自理,但孔祥菊始终不离不弃,日夜精心照料着身边的老伴儿,演绎出一段“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爱情故事。
1、执手互爱度余生
多年以前,孔祥菊是海林市一家木材厂的员工,武晋昭则是肥乡区水利局人事科工作人员,原本生活毫无交集的两人,在年因一位朋友介绍相识,由此两人开始通信。飞鸿传情,最终结婚走到一起。
“您年过半百,在择偶条件中要求孝敬老人,这一点深深打动了我。”“孝敬老人是人之常情,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我们两人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一致的。”“在后半生的岁月里,我寻求的是互相的尊重、理解、关怀和体贴,年龄的差异并不是主要障碍,重要的是人品端正、知书达理、身体健康,至于钱财和地位都是身外之物,我并不看重,渴求的是心灵上的共鸣。”……孔祥菊在家中为记者找出两人当时的通信,翻看着泛黄的信纸,思绪也回到了从前。她对记者直言,千里迢迢远嫁再婚来到邯郸,只因看中了武晋昭的好人品。
武晋昭有3个儿子、1个女儿,孔祥菊也有一儿一女。孔祥菊的到来给这个大家庭带来了幸福。然而最开始,武晋昭的子女们羞于喊孔祥菊“妈妈”,一直以“孩子奶奶”来称呼。3年后,在孔祥菊公公的生日宴上,子女们被她的日常付出所感动,纷纷开始喊她“妈妈”,那一刻她落下了眼泪,子女们也感动落泪,在孩子们的心中她已然是一位称职的妈妈了。
2、照顾老伴儿虽累也甜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用这句诗来形容武晋昭和孔祥菊的婚姻再合适不过。结婚以后,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爱子孙,孔祥菊尽职尽责,众人无不交口称赞。
随着年龄不断增大,武晋昭的身体逐渐出现了状况,年做了胃肌瘤切除手术、年做了疝气手术、年又做前列腺增生手术……现如今,武晋昭无法自己行走,走路两腿发抖,需要人搀扶才能慢慢挪动,日常生活起居全靠孔祥菊一人照料,她没有一句怨言。
“他生病康复的这段时间,我尽量不让孩子们回来帮忙,他们都有工作、有孩子,我自己照顾他,中午保姆来做顿中午饭。”孔祥菊向记者讲述,她每天早晨6点多在老伴儿醒后为他穿衣,然后扶他坐到轮椅上,推到厕所为他洗脸,然后再去做早餐。她一天三次按时按量喂老伴儿吃五六种药,给老伴儿捶腿、捶背活动筋骨,天气好的时候推着老伴儿在阳台晒太阳,晚上还会为他泡脚。武晋昭白天需要穿成人尿裤,晚上孔祥菊为他戴上接尿器,老伴儿一刻也离不开她。孔祥菊早年有在黑龙江卫生所实习的经历,她还时常为老伴儿贴膏药、按摩穴位。聊天中,孔祥菊也说出了自己的一丝担忧:“老伴儿比我重30斤,我把他从轮椅上拉起来体力不支,我们两个人摔过好几次了。现在我每次拉起他都小心翼翼。照顾老伴儿的活儿虽然身体上累,但我心里始终是甜的。”
“现在老伴儿俨然把我当做了精神支柱,他一晚上要醒五六回,睡癔症了喊我,无意识地喊,有时喊醒了说话,更有半夜大便的时候,更需要我照顾。晚上我休息不好,白天还要继续照顾他。有时,我真的感觉自己体力不支,我怕自己累倒,老伴儿可怎么办?”孔祥菊话里话外始终在为丈夫考虑着,不管何时都把自己放在最后,其实步入古稀之年的她患有慢性肝硬化、高血压、心肌供血不足等病症,平日里也在吃药,但她一心都扑在了老伴儿身上。
“她一个人照顾老伴儿尽心尽力,三个保姆都不如她一个照顾得好,这个人太好了!”88岁的邻居老太太提起孔祥菊赞不绝口。
3、家庭和睦好家风
好家风就是传承好传统。孔祥菊始终认为,家庭和睦拥有好家风,孝老爱幼一家人才能和和美美。
孔祥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孔祥菊刚嫁到武家时,公公还在世,她经常为生病的公公洗头、擦身,做可口饭菜。孔祥菊伺候公公十多年,直到公公入土为安。当大家夸赞她孝顺时,孔祥菊却说:“我也没做什么,是我爹人非常好,有时候我做饭菜咸了,爹说咸了人长劲儿,十分包容我。”
孔祥菊还告诉记者,她来到这个家时,赶上了三儿媳怀孕生子,三儿媳的头胎、二胎坐月子都是她伺候照顾,子女需要她付出时义不容辞。二儿子武合军对记者说:“我妈做事非常到位,孝敬老人、关爱下一代。我家二小子在市里上学,我妈主动跑到市里帮忙做饭照顾孩子,让我们一家都非常感动。”现如今,两位老人的子女们互相来往,一家人和和睦睦从来没有红过脸。
这个身高只有一米五几、体重不足50公斤的女人,瘦弱的身躯里却深藏着一颗强大的内心,是她对患病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家。武晋昭夫妇相知相惜、相濡以沫,他们用携手互爱诠释着什么叫幸福。
邯报融媒体记者曹璐/文宋尚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