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让美丽凋谢、让生命远逝,肺结核浪漫而又残酷,它与文学艺术之间有着不可思议的关联,远到鲁迅、肖邦、雪莱,近到温总理、汪涵、宋祖英、俞敏洪等等,肺结核也使整个世界变得“浪漫高稚”,被誉为艺术家之病。
肺结核古代称肺痨,在那个没有药物治疗的年代,得了肺结核的人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比现在的癌症更加恐怖,被称为“白色瘟疫人类的死亡队长”。“十痨九死”就是当年广为流传形容结核病人的悲惨结局。经过科学家前赴后继日夜钻研,上世纪50年代,终于研发出了有效的抗结核药物,结束了结核病的恐怖传说。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结核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表明,全球每年发生结核病~万,每年约有万人死于结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全世界有20亿结核菌感染群体。中国就有5.5亿人感染过结核菌,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万,因结核病死亡人数每年达13万,超过其它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除了人的头发、指甲,结核菌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
骨、肝、肾、脑、淋巴结、支气管等都可以被结核菌感染发病,肺部结核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痰液干燥后,细菌随尘土飞扬,被他人吸入而引起感染,人体吸入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是否患病主要由吸入结核菌的数量、毒力、人体的抵抗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肺结核初期或病变轻微者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以咳嗽、咯痰、咳血、盗汗、消瘦、低热、食欲不振、疲乏倦怠为主。
(一).全身症状
1.发热:见于病情进展期,表现午后低热(可能经过一天体力活动,破坏组织产物吸收入血增多所致,重症病人有不规则高热,发热常常代表结核病的活动性。
2.盗汗:入睡或醒时,全身出汗,内衣尽湿。
3.疲倦乏力、精神萎靡、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心跳加快(与体温一致)月经失调。
(二)局部症状
咳嗽:常是肺结核患者的首诊主诉,咳嗽三周或以上,伴痰血,要高度怀疑肺结核可能。
2.咳痰:肺结核病人咳痰较少,一般多为白色黏痰,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常咳黄脓痰;干酪样液化坏死时也有黄色脓痰,甚至可见坏死物排出。
3.咯血:当结核坏死灶累及肺毛细血管壁时,可出现痰中带血,如累及大血管,可出现量不等的咯血。若空洞内形成的动脉瘤或者支气管动脉破裂时可出现致死性的大咯血。
4.胸痛:胸痛并不是肺结核的特异性表现,靠近胸膜的病灶与胸膜粘连常可引起钝痛或刺痛,与呼吸关系不明显。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会引起较剧烈的胸痛,与呼吸相关。
5.呼吸困难:一般初发肺结核病人很少出现呼吸困难,只有伴有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时会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
肺结核的确诊:CT、痰检、ppd、血沉、自身症状
(1)肺结核的确诊条件:一是找到结核菌的细菌学依据,二是典型的结核病病理学依据,三是诊断性治疗有效,只要符合上述三条中之一条即可确诊。
(2)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肺部病变的重要手段,但大多不能仅凭影像学结果确诊肺结核。
(3)支气管镜检查、经皮穿刺肺活检等方法是获取深部标本或病灶局部标本进行细菌学和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手段,可提高诊断水平,但都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4)免疫学检查,包括PPD皮试、T-SPOT、结核抗体检查,是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的重要检查方法,但都不能肯定患有肺结核病,也就是说都不是确诊条件。
(5)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往往需要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及诊断性治疗的效果才能作出判断。
肺结核的临床五大类型:
原发性肺结核(I型):
原发性肺结核是指结核菌飞沫在空气中被吸入的初次感染,发病率仅为10%左右。感染者如果机体抵抗力强,可能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内不发生临床结核病。此型肺结核多见于儿童,成人和老年人少见。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
是指进入体内的结核菌进入血循环而导致结核菌的全身血行播散。患者除发生肺结核外,还可能发生结核性脑膜炎、肝脾结核、骨关节结核等。
继发性肺结核(III型):
是指结核菌初次感染在儿童时期,体内的潜伏病灶可在任何年龄变为活动性结核病,即结核菌进一步繁殖复燃。多见于成年人,是成人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继发性肺结核较前两类型肺结核排菌者多,传染性大,因而在流行病学上更具有重要性。
慢纤维空洞型肺结核(IV型):
肺结核未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当,空洞长期不愈,空洞壁增厚,病灶出现广泛纤维化;随机体免疫力的高低波动,病灶吸收、修复与恶化、进展交替发生,成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V型):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结核性胸膜炎属于肺结核病五大类型的V型,其虽非肺部病变,但在临床上与肺结核有密切的关系。
这是以前的分类,现在有也有四种分类:
1.原发肺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继发性肺结核
4.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
肺结核在现在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只要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后都会治愈
结核病也有专门的治疗方案和医疗机构,经确诊是肺结核,坚持吃药,听从医嘱,定期复查,都能康复,因此,肺结核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但不正规治疗的病人即使暂时治愈,则会产生严重后果,其复发可能性较大。
治疗方案主要以1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四种为通用药物,链霉素也在1线治疗方案中。
一个合理正规的治疗方案必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杀菌药,合理的剂量、科学的用药方法,才能治愈。缺少哪一个环节都能导致治疗失败。饮食以高蛋白、维生素类为主,宜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应戒烟禁酒。
治疗应遵照以下五条原则:
①早期,及早发现,一旦确诊立即用药;
②联用,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以保证疗效和防止产生耐药性
③适量,根据年龄、体重,给予适当的药物剂量。
④规律,切忌遗漏和中断药物;
⑤全程,按照规定疗程坚持服用完药物。
肺结核的预防
1.及早发现新发病人
一名结核病患者(即传染源)平均可传染15人,因此,预防结核病的首要措施是尽早发现隐藏在人群中的新发病人。实行学校、企业职工体检,发现可疑进一步做PPD试验。对PPD试验强阳性肺部正常者应预防投药,PPD试验强阳性肺内出现病灶者应加以鉴别,排除肺结核。
2.让感染结核菌者减少发病
约有10%的感染结核菌者可能发生结核病,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感染者的抵抗力和感染结核菌的数量。降低发病风险的方法有:加强健康教育了解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生活有规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对高发人群进行预防性治疗。
3.防止结核菌传播
结核病患者的痰应进行焚烧或药物消毒处理。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或戴口罩,不要近距离面对他人大声说话。病人所用痰盂、床单、枕巾、被罩、口罩、手绢、衣服、餐具和洗漱用品应经常消毒和清洗。养成定时开窗通风的习惯,尽量让日光进入室内。病人最好单独住一间房,无条件者要分床睡。
4.为儿童接种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可以使儿童产生一定水平的特异性抵抗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婴幼儿。如果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在1岁以内一定要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其他卡介苗接种站去补种。
5.健康人群讲究个人卫生
注意室内通风,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避免与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接触,切断结核菌的传播途径。
医患交流8
健康咨询
招商服务--
赞赏